第06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市联动齐发力 线上线下促就业
偶遇,造就美丽生活
举行教职工代表大会观摩活动
春季招生火爆进行
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图片新闻
新常态下的校长管理“九字箴言”
着力打造三级集体备课体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3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偶遇,造就美丽生活
——记孟州市赵和镇东小仇小学老师申菊仙
作者:本报记者 李 非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在一次参加培训时,她偶然接触到新教育,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缔造完美教室的报告》让她耳目一新,她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她就是孟州市赵和镇东小仇小学老师申菊仙。

  2012年12月,她有幸成了一名新教育种子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前行,新教育实验项目培训群里的讨论和优秀老师的做法,无疑是最好的指路灯。她用心在群里听着、看着、学习着,她看到群里有老师在说开学仪式,在交流完美教室班名、班诗、班歌的制定以及每个阶段的仪式庆典,她也开始心动了。虽然孩子们还有半年就该小学毕业了,但她想试试看。她清楚地记得,开学三天后,六二班开学仪式才正式开始,当她宣布把六二班更名为“晨溪班”,把自己写的班诗《晨溪》抄写在黑板上,读给孩子们听,把《追梦人》作为班歌放给孩子们听时,孩子们个个惊讶又开心。她把优秀学生标准和班诗打印张贴在黑板旁边,当孩子们庄严宣誓的时候,她早已被深深感动——仪式,的确不容小觑!那天,有许多孩子在日记里写道:“老师今天好像变了一个人,她笑得好美!”“我们班现在是团结的一家人,什么困难也难不倒我们。”“这个学期我们一定会很开心地度过。”这让她产生了更大的动力,一边学习,一边在教室里模仿着、调试着,努力找寻和班级切合的点和面。

  送走六年级,接手一年级,取班名“新月班”。她从薛瑞萍老师的《日有所诵》开始引导学生努力向阅读靠近。她的班每周四次晨诵课,学生不仅背诵了大量的儿歌,也积累了许多词汇。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还练习仿写,并对习作有了兴趣。风起,她带领孩子迎风而立,感受风的威力。雨来,她和孩子一起站在走廊里看雨。春天,一起看校园里的桃花、木瓜、海棠。秋天,一起到田野里寻找秋的足迹。多彩的生活和阅读,使孩子们争相写手绘日记、办黑板报。

  午读,她带领孩子们一起阅读绘本。《跳跳和蹦蹦》系列,《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鼠小弟》系列,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朋友、家庭之间的温暖,明白了遇到问题要积极开动脑筋。《图书馆的老鼠》指引孩子朝向阅读,《苏菲的杰作》让孩子明白爱的最高境界是无私奉献。用点点滴滴的文字图片来熏陶孩子,是她乐此不疲的事。孩子们也用精彩的文字和图画来展示他们的共读经历。教室里,师生共同成长着。

  “用阅读改变教室的温度”是她的目标。为此,她认真读《缔造完美教室——小学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喜阅读出好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等书籍,她说:“我知道的太少了,积累的也太少了,只有自己多读多看了,才有可能带领孩子过更快乐的生活。”她以身示范,让孩子们紧紧追随,阅读,交流,展示,校园生活因此丰富又美丽。

  他们一同迎接每一个节气,留心每一个节日。她关注每个孩子,为孩子们赠送专属的生日诗,集体诵读生日诗,齐唱生日歌,使教室里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孩子们在喜悦和期盼里,更多了一分对文字的喜欢。

  如今,她和孩子们共同走过了“秋之旅”课程,又开始一起寻找“雪之梦”的童话。她相信,是种子就会发芽。“新月”教室经过岁月的洗礼,一定会渐渐明亮圆满起来。偶遇,造就美丽生活。坚持,也许就能写下美丽童话。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