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焦作/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为科学决策提供权威数据支撑
市委党校组织 进修班培训班学员学练太极拳
博爱县以信访稳定促平安焦作建设
推进依法统计 提高数据质量
让群众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
加强监管确保校园餐饮安全
云水村表彰好媳妇
柴战柱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行业 2014年度典型人物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3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控制增量 减少存量
博爱县以信访稳定促平安焦作建设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邓帆)近年来,博爱县以推进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为基础,以真诚解决复杂疑难信访问题为重点,以依法规范信访秩序为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了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化解工作,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解决了一大批疑难信访问题,上访率得到明显下降。

  抓责任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博爱县以“事要解决”为着力点,以“案结事了”为落脚点,实行县级党政领导“五包”责任制,即包掌握情况、包研究处理、包思想疏导、包解决问题、包息诉罢访,全力化解信访积案。针对以往各乡镇、各单位对“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理解不清而产生的扯皮现象,该县明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就是上访人所在乡镇和单位是稳控、劝返责任人;谁主管、谁负责,就是案件、事件主管单位负责问题和事情的解决,只要办理的案件无错,不负责稳控劝返任务。”从而比较科学地明确了乡镇和县直单位,尤其是政法部门的信访责任,调动了涉案单位的办案积极性和所属乡镇、单位的稳控责任心,形成了县直单位,尤其是政法部门和乡镇的优势互补与良性互动。

  抓源头治理,控制信访增量。博爱县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积极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队伍选拔、培训和阵地建设工作,配备了村级“三员”,即信访信息员、矛盾纠纷排查员、信访问题调解员,组织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和经验交流活动;大力实施“人民调解1332工程”,2014年建成不同类型的十星级调委会50个,培训各类调解员300余人次,培养调解能手26个,形成了遍布城乡的网格化调解队伍,排查化解矛盾纠纷797件。此外,该县对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等重大不安定因素的,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妥善化解稳控。2014年,该县共排查不稳定因素435个,及时化解395起,化解率达91%。

  抓领导接访,畅通信访渠道。该县建立健全县级党政领导接访制度,确保工作日期间每天有一名县级党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同时安排涉案单位或乡镇的主要领导陪访,且开始试行律师陪访制度,方便了领导当场协调问题,现场引导上访人依法维权,提高了工作效率。2014年,该县20名县级党政领导共接待群众来访265批1850人次,批示案件近200起,截至目前,已全部办结,切实做到了“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的工作目标。此外,该县依照党政领导分管部门、联系乡镇和信访人的实际情况,约定具体时间和地点,具体协调解决信访人反映的问题。

  抓问题解决,减少复杂疑难问题存量。近年来,该县坚持信访积案“清仓见底”,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信访人不罢访、息诉不放过。对原案实体处理可能有问题的案件,更换办案人员,调整思路,重新办理;对实体处理正确,但在办案程序、法律文书、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失误的“瑕疵案”,采取公开道歉、登门主动认错、给予经济补偿等形式,给信访人一个合乎情理的答复,以求得谅解;对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和生活确有困难的信访人,坚持多管齐下,依靠基层组织启动民政救济程序或申请救助资金,给予适当补偿、个案救济;对问题已经解决但又不断反复,上访人思想偏执、难以沟通的,动员其亲属、邻居、同事等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做好工作,同时帮助其解决家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该县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成功解决了20多个复杂疑难信访问题。

  抓宣传引导,增强全民法治意识。该县由纪检和检察机关通过举办警示教育培训,加大对政府职能部门、执法司法部门工作人员的警示教育,有效预防不作为、乱作为、执法不公等现象的发生;通过制作电子显示屏、条幅、展板、墙体标语和发手机短信、宣传单、普法笔记本、普法作业本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努力营造浓厚的法治宣传氛围。此外,该县采取在县乡村群众密集场所制作宣传栏、发放处置“非访”政策宣传页、在县电视台黄金时间播放《信访条例》和《重点施治,坚决维护信访秩序》专题片等形式,广泛宣传上级有关处置缠访、闹访、非正常上访的有关精神,树立“非正常上访不但无助于问题解决,而且要受到依法追究”的正确导向,增强了广大群众依法、有序反映问题的意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