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韩愈的昌黎之情
爱恨的角度
赏极光
我的大山情结
愿无岁月可回头
《红楼梦》里的植树经
苗岭春早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3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韩愈的昌黎之情

作者:□冀北仁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中国很多地方以人名命名,很多人也误认为河北省的昌黎县就是以韩愈命名的,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事实上,被明人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是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一生没有到过河北省的昌黎县,但是韩愈爱自称“昌黎韩愈”,后代人给他编订诗文集也称之为“韩昌黎集”。更有意思的是,昌黎县的碣石山上还有一座韩文公祠。

  说韩愈与昌黎县没有一点关系也不是事实。据《昌黎县韩氏家谱》记载,后魏时,定州刺史韩均徙居昌黎(今河北昌黎),为昌黎韩氏的始祖,其孙为曹州司马韩仁泰(即韩愈的高祖)。昌黎韩氏是韩氏的一个支族,昌黎郡是韩氏的望出之郡。据记载,昌黎汉称絫(音:lěi)县,唐名石城,辽为广宁县。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因与广宁府重名,而取“黎庶昌盛”之意,更名为昌黎县(与昌黎旧郡无关)。昌黎是韩愈的祖籍,韩愈没有忘记自己的血脉之源,也一直以昌黎为荣,并自称“昌黎韩愈”。

  由于一生没有到过昌黎县,韩愈的诗文中也未见有关昌黎的描述,但韩愈有昌黎情结,至死也没有忘记。公元824年,韩愈因病死于长安,葬于家乡孟州市。2006年,韩愈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韩愈墓位于河南省焦作孟州市西虢镇韩庄村北半岭坡上。此地北望太行,南临黄河,是一片丘陵地带。墓前有韩愈祠,明代建筑,三进院落,韩愈雕像坐于祠中。墓前院内有古柏两株,相传为唐代栽植,有清乾隆年间孟县知县仇汝瑚碑记“唐柏双奇”。传说韩愈临终时,因无法安葬于昌黎而含恨,就命人从昌黎的碣石山上移植了两棵柏树种植在自己坟上,寓意着自己永远心向故里。

  至于韩愈墓前的两株古柏,是不是从昌黎的碣石山上移植过去的,估计已经无从考证。但是,韩愈的昌黎情谊,我们已经感觉到了。与华人背井离乡时带着一把乡土,与海外华人回乡祭祖一样,中国人都有叶落归根的文化情结。而且,这种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已经成为华夏文化的一部分。韩愈墓作为国家级文物,有文人墨客凭吊不已,自然是一处旅游胜地。昌黎不是韩愈的故乡,却也胜似故乡,如今的韩文公祠,几经修缮,已成一处引人注目的旅游景点。碣石山中的奇峰美水,韩文公祠中的历史印迹,吸引了不少游客到此登高怀古。

  春节已过,春天已经来临。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传下来的诗歌自然是时下凭吊韩愈墓、韩文公祠的好“旅伴”:“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