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元春省亲后,指示府里要多种树。
种树这活儿,落到贾芸身上,绝非偶然。贾芸先前所托非人,把希望寄托在贾琏身上,结果吃了亏,到嘴的鸭子硬是让插一脚的贾芹给抢走了。吃一堑,长一智,在种树这事上,贾芸就把眼光转向了凤姐。
经过了一番打点,总算把凤姐哄得高高兴兴,种树这活儿也落到了自个儿的头上。贾芸的一番功夫,总算没白费。这说明,种树看似小事,可也得眼疾手快,找准主儿,下足功夫。正因贾芸吸取了上次失利的教训,总算在种树上得偿所愿。
领到了活儿,就算完了吗?当然不!在贾府,种树这活儿,是因元春而起,不过是个暂时的活儿。也就是说,此时的贾芸,不过是贾府的一个临时工,要从临时工顺利转正,把这短活儿延续成固定活儿,还得继续下工夫。
所以,贾芸的下一步,就是讨好宝玉。贾芸本长得清秀,不讨人厌,加上个性上也是爽朗大方,再刻意下点功夫,自然就把宝玉哄得高高兴兴,认了贾芸当干儿子。宝玉在贾府里,可是个小皇帝。有了宝玉这个“干爹”,贾芸自然不愁没活儿。
而在干这活儿的过程中,贾芸又是如何呢?书中提到,贾芸领了二百两银子,但用来种树的,不过五十两。这余下的一百五十两,自然都落入了贾芸的口袋。算一算这利润,足足有七成五,实在令人咂舌。
话说回来,贾芸贪吗?曹雪芹笔下的贾芸,还真不贪。起码,在贾府众多家仆中,贾芸算是较好的。个性上,贾芸颇具豪爽侠气,且知恩图报,再加上第一次干活儿,难免有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敢大肆贪渎。况且,就宝玉的个性来说,贾芸若是个满身铜臭的俗人,肯定也入不了宝玉的法眼。可见,贾芸从各方面来说,还算是个好人。
这么一个好人,二百两银子里头,也黑了一百五十两。那么,其他人呢?读者就可想而知了!当然,这种情况在古代不算新鲜。明朝的隆庆帝吃过比成本贵几千倍的炸果饼,清朝的光绪皇帝也吃过比市价贵几千倍的普通鸡蛋。而贾府里的其他家仆,比如之前提过的贾芹,揩油的胃口远胜过贾芸。相比之下,贾芸确实算好得多了。
可见,贾府里的植树经,说白了,也就是当时的揩油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