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韩愈的昌黎之情
爱恨的角度
赏极光
我的大山情结
愿无岁月可回头
《红楼梦》里的植树经
苗岭春早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3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大山情结

作者:□李卫国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我爱大山,因为大山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就像有人生下来就离不开大海、草原、黄土、戈壁、沙漠、森林一样,我生下来就没有离开过大山。

  我出生在豫西北太行山脚下,那时候,白天有蓝天白云,夜晚有星斗满天,站在家门口向北望,绿色的青山就在不远处向你招手。步行30分钟,我就能来到山脚下,山里是我年少时的“百草园”。我小时候爬山时,还不知道审美二字,只是为了去摘那又酸又甜的山枣、一串串诱人的山葡萄、红红的山里红和青青的涩核桃。也许,爱美是人的天性,我懵懂地也会摘下香香的核桃叶夹在书里,上课时偷偷闻闻书里透出的芳香。有时,我也会有意、无意间摘下五颜六色的山花,在女同桌面前炫耀。高考结束时,我们几个同学带着水果罐头、香槟和格瓦斯来到山头,吃完了,喝完了,吼完了,瓶子摔碎了,大家就躺在山上睡大觉。年少时,大山是我们对大自然唯一有意识的认识,也是我无意识中最难割难舍的精神家园。

  上大学了,我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来到了古城开封。开封没有山,只有黄河,一片灰突突的色彩,没有一点绿色,这里的环境使在大山中长大的我很不适应。在那里上学时,我盼望着放假,盼望着回家,盼望着家乡的绿水青山。暑假时,我一回到家里,常常会放下行囊就扑进大山的怀抱,那种故人般的亲近感,那种熟悉的家乡味儿,我像一个天涯漂泊的游子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躺在大山里,满眼的绿色,满面的清风,满耳的鸟鸣,满鼻的草香,让我在山的怀抱中安然入睡。

  工作了,我有机会走出了熟悉的太行山,遍览五岳盛景,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嵩山浑厚,北岳恒山的清幽,南岳衡山的秀美,我一一感怀登临,更对大山的千姿百态、独具特色的景致兴奋不已。我对五岳中记忆最深的就是泰山,不是因为泰山是五岳独尊的地位,而是因为我在泰山脚下住了半年时间。在那里,我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为了学习外语。在泰安半年的日子里,我终日与泰山为邻,早晚与泰山相伴,清晨与泰山日出同起,夜晚与泰山灯火同归。每天早晨,我迎着朝阳向泰山奔跑,在山间的小溪边读书。每个周末,我都会从泰山的各个侧面向上攀登。我熟悉泰山的每一个景点,无数次踏遍每一级台阶,我一次次领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我一次次走在布满星星的天街上,看人间的万家灯火。登山时,我仰望泰山,登上南天门时我为自己骄傲,回首看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十八盘,从南天门极目远望,我被这里的大自然魅力所折服了。泰山让我一次次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至今日,我离开泰山已经二十年了,但我和泰山的情结历久弥新,难以忘怀。

  我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南山秀美灵动、雨雾蒙蒙,北山高大伟岸、壁立千仞,昆仑山的积雪、珠峰的冰川,甚至沙漠里的鸣沙山都留下了我的足迹。走遍了名山大川,经历了岁月沧桑,我开始有意躲避名山大川的诱惑与繁华,转而寻求山的寂静与原始、清新与自然。我开始走进没有游客的无知小山村,那里有满山的翠绿、流动的小溪、如海的竹林。我开始体会“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与灵动,我开始顿悟“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禅意。我感悟着“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幽静。夜晚一个人走在漆黑的山路上,万籁俱静,只有自己的脚步声跟随自己,伫立在黑暗中才能抬头从夜空中瞭望漫天的星斗,和星星说说私密的话,不会被任何人听到。清晨,一个人走在沉睡的大山里,走在林中的小道上,清新、幽静,只有不时的鸟鸣给你带来“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我用手抹去叶上的露珠,用心感知不知名的小野花的召唤,这时的我,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物我两忘。遁世成仙,仙者,人在山里也。游完了,走累了,我回到借住的农家,吃着农家大嫂烙的葱花油饼,喝着金黄飘香的玉米粥,吃着自家腌制的香椿、萝卜,比城里的大鱼大肉有滋味多了,真可谓每日喝着玉米汤,不辞长作山里人。吃完早饭,我会拿上一本书,捧上一杯茶,坐在山坡上的大柳树下,看几页书,品几口茶,小憩一会,什么都不想。到了晚上,农家为我烹一只山鸡,拌几盘山里不知名的野菜,炒一盘自家种的嫩南瓜丝,没有电灯,没有烛光,邀明月来映照,与幽人而对饮,我不觉唱起酒仙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饮》的小诗聊以助兴: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到底是李家的诗仙,不仅豪放而且清幽。

  洗尽铅华,我们才知道本色的含义。离开喧嚣与繁闹,当你真正走进大山才能领悟山的本质,才能感受山的厚重、清新、原始、清幽。万水千山走遍,我还是留恋生我养我的故乡——焦作的大山。我是大山的儿子,我爱大山,大山与我融为一体,化为永恒的记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