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公章管审批,每个项目都有专职帮办,工程建设审批由最长300个工作日缩短为40个工作日;一个号码管效能,在河南省县级首家开通96553行政效能投诉热线;一面“镜子”照作风,电视栏目《问政》让众多官员直冒冷汗;一组数据看变化,168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被取消、下放,较过去行政审批事项减少31%、总承诺时限压缩33%……这是沁阳市作风建设取得的新变化,更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换来的新成果。
新作风带来新变化,新常态必有新作为。新春伊始,走进沁阳机关、村街、企业,走近这里的党员干部群众,崭新风貌,处处展现的发展律动,让记者颇受感染。
干部奔走在一线,忙碌在基层
抓实、抓细、抓小,奔走在一线,忙碌在基层,服务在现场,已成为沁阳领导干部的工作新常态。
与以往“过了十五才算完过完年”不同,今年农历正月初七一上班,沁阳市民还沉浸在新春的喜悦中,该市的党政干部考察团就踏上了赴鹤壁学习考察的行程,代表委员就忙着两会、谋划着新一年的工作。
“真想不到,到下班时间了魏书记还来看我们,帮俺这小企业现场解决问题。”沁阳金茹亿布艺公司负责人茹小鹏说。该企业是一家电子商务企业,短短几年,就实现了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
为全面了解该市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状况,沁阳市委书记魏新洪深入5家电商企业,了解生产情况、经营规模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他听得仔细,记得认真,并现场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难题。
善待企业,就是善待沁阳,这已成为该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作为干部作风兴利除弊的“紧箍咒”,沁阳在省内县级首家开通了96553热线,沁阳市委书记亲自批示办理投诉案件,全天24小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与投诉。
“96553,管用!”广东兴发(河南)公司董事长吴锡坤非常满意。该企业所在村街一名村民因不满企业用工,把垃圾倾倒在厂门前泄愤。拨打投诉热线后,这一问题得以妥善解决。去年以来,沁阳市共受理各类投诉316件,投诉办结率、群众满意度都实现100%,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这是我们专门向省通信管理局申请的热线号码,由沁阳市委督查室和优化办联合受理社会各界的投诉。各级干部包括沁阳市五大班子领导都要接受监督,凡发现问题,一经查实,严肃处理。”魏新洪对记者说。
县级领导分包项目、对接企业,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在该市已形成一套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像魏书记这样扑下身子抓发展的事儿,在沁阳各级干部身上天天都有。
焦作万都实业投资20亿元新上的年产50万吨阳极碳素项目,在施工中遇到了拆迁、供电、排水及生活区征地问题,帮办人员李保祯积极与西向、西万等乡镇联系,以最快速度解决了企业所遇到的问题。目前,该市产业集聚区36名帮办人员结对47个重点企业项目,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53个。
务实、为民,畅通干群关系“最后一米”
市民丁学府在沁阳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厅,仅用13个工作日就拿到了办学许可证。他说:“本以为很难办的事,这么快就办成了,真没想到。”
该市王曲乡农民张东海的妻子是一级残疾,家庭经济来源靠务农和低保救济。去年,张东海的女儿考上大学,学费成了问题。该市领导在入户调研了解情况后,立即为其申请了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资金。这项覆盖城乡困难群众的临时救助制度,是沁阳专门针对像张东海这样的困难群体设立的,目前已纳入沁阳市政府年度财政预算。
这是该市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转作风为抓手开展“效能革命”带来的变化。
在今日沁阳,被群众点赞最多的是“点对点”帮扶。这项“六联四帮”“五进五问”的创新举措,成为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最佳路径。通过城乡结对帮扶、访贫问苦,该市投资1.47亿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792件次,在务实、为民中密切了干群关系。
北山环境治理、煤炭市场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和焦克路环境综合整治,是群众投诉最多、实施难度最大的一块“硬骨头”。去年,该市坚定决心,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拆除违法企业29家,投入6000多万元持续推进,下功夫解决长期积累的顽疾和问题,提升了该市环境质量。
为了畅通服务,该市建立“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机构履新、一个印章签批”行政审批新机制,并在焦作首家推行“三集中、三直接”改革。进驻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审批部门由22个增加到26个,服务窗口由26个增加到35个,涉及项目由202项增加到354项。
同时,该市还设立了综合审批服务窗口和房产、公安车辆管理、公安出入境管理、社保医保、交通运管5个分中心,实现了审批监管全覆盖,行政效能大提升。
以德育人,培养最美沁阳人
干工作靠制度,干好工作靠责任。沁阳以解决人的思想和责任心问题为抓手,重视强化自律、重视德治的内在作用,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引导人,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引领发展新常态。
村委会换届工作结束后,该市为夯实基层基础,增强责任担当意识,专门邀请知名专家讲授中华传统美德,对329个村街的两委会干部进行思想道德、为民意识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以德立身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担当意识。
该市农村干部武国正说:“人生在世,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知道尽孝、学会感恩。在农村干部这个岗位上就不能辜负乡亲们的信任,要多为群众办事,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去年12月份,武国正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建设美丽乡村,却不幸身负重伤,差点丢了性命……在他心里,只要能让群众受益,再大的付出都值得。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新风,是沁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市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进社区、进“道德讲堂”,把以德育人融入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教育、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家庭美德教育、融入乡村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中。
去年年初以来,该市通过自上而下、由点带面的方式推行中华传统文化,让美德滋润人心,使道德风尚成为推动沁阳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批有血性、敢担当的基层干部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主动作为,大胆负责,切实做到了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
该市在去年成功举办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暨道德讲堂”“首届中华传统美德公益论坛”。高昌礼、张发、简振新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前来,从不同角度,深入阐释了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以德树人、以孝感人在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领党员干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廉洁教育。
请进来、走出去,沁阳着力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前不久,该市近30名党政干部赶赴山东,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以德治镇的经验。
“我们要在认识、适应新常态的基础上,尽快更新观念、提升能力,以新思维、新举措、新作为积极引领新常态,展示沁阳人务实重干、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毛文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