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在今日沁阳,被群众点赞最多的是“点对点”帮扶。这项“六联四帮”“五进五问”的创新举措,成为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最佳路径。通过城乡结对帮扶、访贫问苦,该市投资1.47亿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792件次,在务实、为民中密切了干群关系。
北山环境治理、煤炭市场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和焦克路环境综合整治,是群众投诉最多、实施难度最大的一块“硬骨头”。去年,该市坚定决心,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拆除违法企业29家,投入6000多万元持续推进,下功夫解决长期积累的顽疾和问题,提升了该市环境质量。
为了畅通服务,该市建立“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机构履新、一个印章签批”行政审批新机制,并在焦作首家推行“三集中、三直接”改革。进驻该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审批部门由22个增加到26个,服务窗口由26个增加到35个,涉及项目由202项增加到354项。
同时,该市还设立了综合审批服务窗口和房产、公安车辆管理、公安出入境管理、社保医保、交通运管5个分中心,实现了审批监管全覆盖,行政效能大提升。
以德育人,培养最美沁阳人
干工作靠制度,干好工作靠责任。沁阳以解决人的思想和责任心问题为抓手,重视强化自律、重视德治的内在作用,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人、引导人,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引领发展新常态。
村委会换届工作结束后,该市为夯实基层基础,增强责任担当意识,专门邀请知名专家讲授中华传统美德,对329个村街的两委会干部进行思想道德、为民意识的教育培训,增强他们以德立身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担当意识。
该市农村干部武国正说:“人生在世,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知道尽孝、学会感恩。在农村干部这个岗位上就不能辜负乡亲们的信任,要多为群众办事,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去年12月份,武国正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建设美丽乡村,却不幸身负重伤,差点丢了性命……在他心里,只要能让群众受益,再大的付出都值得。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新风,是沁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市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进社区、进“道德讲堂”,把以德育人融入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教育、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家庭美德教育、融入乡村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中。
去年年初以来,该市通过自上而下、由点带面的方式推行中华传统文化,让美德滋润人心,使道德风尚成为推动沁阳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批有血性、敢担当的基层干部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主动作为,大胆负责,切实做到了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
该市在去年成功举办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暨道德讲堂”“首届中华传统美德公益论坛”。高昌礼、张发、简振新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应邀前来,从不同角度,深入阐释了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以德树人、以孝感人在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领党员干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廉洁教育。
请进来、走出去,沁阳着力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前不久,该市近30名党政干部赶赴山东,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以德治镇的经验。
“我们要在认识、适应新常态的基础上,尽快更新观念、提升能力,以新思维、新举措、新作为积极引领新常态,展示沁阳人务实重干、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沁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毛文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