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工作,都是在为人民服务。环卫工也是在为人民服务,只要爱岗敬业,就一样能赢得社会的尊重。”3月19日下午,马村城管局捆扫帚组组长卜繁福一边捆扫帚一边对记者说。
今年52岁的卜繁福,1980年作为最后一批知青在百间房插队下乡,1982年12月到市环卫处马村环卫所上班。“当时我是18岁,从事道路清扫、垃圾清运、粪便清理工作,在大街上遇到熟人时,感到很没面子,心里不舒服。”说起入行时的感受,卜繁福说,“每天为此闷闷不乐,这也不是个事啊!可想想‘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时传祥,就想通了。”
过去都是露天作业,垃圾堆放时也没做防护处理,群众普遍使用的都是旱厕,每到清掏厕所粪便时,味道呛得人透不过气来,行人经过时都是捂着鼻子快步跑开,个别人还会对工人骂骂咧咧。“现在不仅都用上了水冲式厕所,还建设了垃圾中转站,比过去条件好多了,人的各方面素质也都提升了。世俗观念我们没法来纠正,但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卜繁福说。
如今,卜繁福和其他3名同事组成了马村城管局捆扫帚组,每天都要针对不同路段的清扫特点,捆绑不同的扫帚,一个月下来要捆出600多把扫帚。马村区过往大型车辆多,用起扫帚就比较费。灰尘大的路段,要挑选粗竹枝,捆得厚实点;灰尘小的路段,要挑选细小的竹枝。卜繁福和他的同事们爱护每一把扫帚,把工友们换下来的扫帚再精心捆绑,让它在环卫岗位上发挥出最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