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常态 新作为 新提升
强势崛起 引领示范
蓄势而动 未来可期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4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集聚区建设
强势崛起 引领示范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沁阳市产业集聚区沁北园区河南晋煤天庆公司现代煤化项目工地,施工人员正在吊装设备。该公司年产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5亿立方米工业燃气项目,一期总投资38.6亿元。目前,该项目一期建设已竣工并投产。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中国兵装集团大江重工(焦作)有限公司车间一瞥。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修武县产业集聚区河南维科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年产300台(套)智能移动式破碎站及50台(套)建筑材料优化系统项目工地,施工人员正在吊装起重设备。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修武县产业集聚区河南鑫宇光实业有限公司自由空间隔离器生产车间工人正在加紧生产。该公司自由空间隔离器产销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二。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温县河南福沃重工有限公司车间一瞥。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瑞庆汽车发动机技术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俯瞰焦作市西部产业集聚区。                                                                          本报记者 赵耀东 摄
 
   

  如今,放眼焦作的经济版图,总规划面积18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6平方公里的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已呈现出产业集群快速扩张、创新驱动明显增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产城融合效应凸显的良好态势,成为焦作科学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转型发展的主要增长极。

  目前,全市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89平方公里,建成区116平方公里,比2009年增加66平方公里。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1063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910亿,入驻规模以上企业489家,分别是2009年的5.8、5.1、1.9倍。

  回眸焦作产业集聚区近年交出的“成绩单”,可谓亮点频闪: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中,4个跻身全省“十强”“十快”行列,其中沁阳3次入选“十强”,孟州2次入选“十强”,武陟和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获“十快”称号;5个星级产业集聚区,其中孟州二星,沁阳、武陟、博爱、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一星;沁阳、孟州、武陟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

  焦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面积210平方公里,人口25万,初步形成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成功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06亿,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亿,分别增长13%、21%、25%。

  活力释放的动力源,是焦作对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深刻理解与不懈追求。

  突出主导产业,扭住产业集群化发展不放松。明晰产业定位,围绕特色主导产业,焦作实行十大产业市级主要领导分包制,全力打造六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孟州、武陟、温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超百亿产业集群,市经济技术、博爱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超百亿产业集群,沁阳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现代循环化工超百亿产业集群,修武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食品超百亿产业集群。

  目前,焦作已形成装备制造1个超千亿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循环化工、食品等3个超500亿产业集群,新材料、生物医药等2个超百亿产业集群。

  突出项目支撑,扭住龙头项目带动不放松。突出重大项目建设,焦作以产业集聚区超十亿元以上项目为抓手,严格落实“项目不落地、帽子就落地”的刚性要求。2013年以来,焦作组织实施产业集聚区超10亿元以上重大转型项目49个,总投资526亿元,已完成投资402亿元,2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

  坚持把开放招商作为“一举求多效”“一发动全身”的战略性举措,大招商、招大商。瑞庆汽车发动机产业园、大江重工装备产业园、国药容生等一批顶天立地的项目纷至沓来。焦作瞄准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集群招商”“精准招商”,吸引企业“抱团转移”,扎堆发展。武陟依托郑州白鸽,承接产业转移,引进17家磨料磨具企业,建成磨料磨具产业园。孟州依托豫农科技引进19家企业,建成孟州豫农生物科技产业园。

  突出要素保障,扭住综合功能提升不放松。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互动发展。加快“十大建设”,全力创造发展新优势——郑焦城际铁路5月1日通车;武西高速桃花峪黄河大桥通车;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暨全民健身中心启用;郑太铁路客运专线焦作段有序推进;迎宾路南延及焦作黄河大桥项目即将动工;引黄入焦干渠全线贯通,贯穿城区东西总长48公里的水体景观、南北总长50公里的带状公园、中心城区1.8万亩水面的城市水系雏形显现。一座泛舟河上、人水相依的宜居之城,正向我们徐徐走来。 2014年,全市城镇化率53.2%,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24万,比2009年增加12万,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带动城镇常住人口新增8.5万。

  突出简政放权,扭住发展环境创优不放松。治理为官不为,倡导勇于担当。焦作严格落实“项目不落地,帽子就落地”的刚性要求,激发各级各部门拉高标杆、干事创业的激情。按照深化改革“一优带百通”要求,焦作抓住全省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市机遇,大力简政放权,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由718项压减到136项,压减率81%;市重点项目并联审批压缩到40个工作日以内。理顺产业集聚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责关系,直通车制度落地生根。

  突出创新发展,扭住驱动能力培育不放松。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催生了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一批新业态,正在提升工业、革新服务业,成为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发动机”。焦作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力促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 电子商务业风生水起。总投资25亿元的焦作腾云电子商务产业园初具规模,浪潮、星通北斗智能物联网信息中心、阿里巴巴产业带和中韩跨境电商区域运营中心等28家企业入驻。入园企业涵盖大数据、云计算、跨境电商、区域运营中心和呼叫中心、智能物流仓储等业态,电商链条齐全。2015年年底预计实现线上交易额200亿元、利税5亿元。

  积极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全市产业集聚区拥有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8家,院士工作站16家。 积极加大科技合作。焦作与大连理工大学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战略合作,破解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焦作分中心挂牌运营,西安科技大市场焦作分市场建成运营,实现科技资源与产业发展的有效对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