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一个幼儿园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每个幼儿园都在尽最大的努力让老师参加各种培训,聆听专家讲座,以期达到逐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目的。诚然,这种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培训和讲座是开阔教师眼界的有效途径。但在工作实践中,仍然有相当多的教师对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感到手足无措和迷茫:拿到手的课程如何有效实施?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何合理解决?怎样才能使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落实在教育实践中?老师们总认为我们的教学缺乏专家的引领、专家的指导,自己没有相当的理论,没有办法指导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但对幼儿园来讲,尽管作出很多努力,历经多种方式,依然难以达到突破状态、提升素质的高度。因此,在工作中,经常能够看到老师对于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不满意但无从改起;教研时有的老师一言不发,没有看法,没有问题,尽管教研组长一再要求,教研的氛围依然冷清。没有专家引领是现状,短期内很难得到改变,怎样依靠幼儿园自身的力量改变这一现状?怎样通过有效教研使得教师的意识增强、理念更新、方法改变?我试图从本园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进行的小组课题教研分析解决这一问题。
建立学习共同体,群策群力,促进教师教研意识的转变。
教师学习共同体由各个年龄段领域教研组的成员组成,分别有大班语言、大班数学、中班语言、中班数学、小班语言、小班数学六个组别。语言组涵盖语言、健康、社会,数学组涵盖数学、科学、艺术,教研组在活动的初期,先由每个成员对本年级各种教学活动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从分析本班幼儿实际状况,到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然后拿到教研组集中展示,根据每个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依据大家关注的共同热点问题形成本组的课题进行研究。如中班语言组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倾听能力的培养》、小班数学组的《音乐游戏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性的研究》等,这些课题的提出反映了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所关注的热点。正是这些问题来自于每位老师的实际教学,也是老师们急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在教研一开始,每位老师都对教研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积极性,每位老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的分析过程中,制定问卷、制定分析标准,每个人凝聚智慧,献智献策,朝同一个目标奋进。在这个组织中,每个人都有发表言论的自由与权利,通过集体思考与研讨分析,发现个体的不足并努力改进,同时因为每个人思想观点不同而能够产生智慧的火花。最重要的是,每个组员感到:我能够为这个课题增添动力,因为有我的存在和参与,课题研究进行得更加顺畅。因此,老师们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的组长反映:我们组的老师都争着抢着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性极高。
建立学习共同体,以学带研,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化。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关键在于学习,老师们能在教研的过程中边研讨边学习,从自己的实践工作中得出理论要比单纯性地学习理论知识要透彻、明白,并且能够在回归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得当。以小班语言组研究的课题《在社会领域中培养幼儿的情感》为例,本课题旨在用感受和体验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情感,从而能够突破老师上社会课难、怕上社会课这一难题。
建立学习共同体,不断内省,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最大特征就是大家有共同的研究话题,在教研组中,大家最重要的是依托同一节教学活动展开研讨,而作为研讨,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最重要的是关注教学过程本身引发的思考、讨论以及改变。比如大班语言组进行的《幼儿自控能力的研究》,就要从孩子的注意力引发,注意力的关键在于幼儿的兴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再比如小班数学组的《小班音乐游戏中的师幼互动》,教师什么样的状态能够引起幼儿关注?教师什么样的提问方式能够引发幼儿有效的互动?教师哪种行为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产生有效互动?所有问题的关键直指教师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勇于内省、敢于内省,直面每节教学活动,对每节教学活动深刻分析,在学习共同体中不断发现、反思、吸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才能够引发师幼间真正的互动,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与专业素质。
建立学习共同体,深度剖析,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
教师学习共同体建立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同时,使得教师的综合能力也在不断攀升。
课题研究虽然基于实践工作,但是要想作好课题研究,方法要正确,步骤一个不能少,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需要老师要有敏锐的眼光,高度的专注力,能够发现每一个活动中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能够把平时大家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甚至是以为“就是这样”的情况挖掘出来,当成问题来研究,而不是说“已经是这样了”或是“没有什么问题”,能够看到问题,挖掘出问题,老师的素质就向前迈进了一步。其次是分析问题,分析问题的关键在于像剥洋葱一样,要层层剥开,露出问题的本质、核心,抓住关键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比如中班语言组的课题《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课题中要能够发现本班幼儿在倾听方面存在的现状以及不足,然后才能对此进行归类分析,幼儿倾听能力的不良在于哪些原因,幼儿的不良习惯养成;教师的组织方式不当;教师组织的活动幼儿不感兴趣;在活动中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幼儿不想听、不愿听?是否和教师的组织形式、提问方式、提问对象的次数有关系?只要老师能够做到层层剥茧,方能显出庐山真面目,这就使得教师的分析能力逐步提高,分析的问题有广度,也有深度。在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要想真正解决问题,不仅要依靠全体成员紧密团结、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大家要积极贡献自己的所思所想,并且要增强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要善于学习、主动学习,能够及时整合和补充自身的知识资源,提升自身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以便为小组贡献更好更多的思路、建议,这样,老师们学习的热情得以发挥,学习能力得以增强,大家在学习共同体中不断向“专家”靠近,向“专家”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