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党报有约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碧水如带绕山阳
执法岂能是“橡皮筋”
关于“傻”的定义
“踢皮球”
莫让慈善成为谋私的工具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4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碧水如带绕山阳
——“市民观察团”观摩我市城市水系建设随行记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焦作城市水系规划图。
  “市民观察团”成员在秀美的引黄入焦干渠焦作城区段观摩。
  本报记者 王龙卿 摄
 
   

  本报记者 王水涛 陈作华

  王龙卿

  “哇,没想到我市又多了一个这么大的湖,像是又一颗水景明珠镶嵌在焦作大地。”

  “走在河边,突然有一种来到江南水乡的感觉,真不敢相信这就是咱们的焦作市。”

  “真希望这些水系工程快点建好,为建设美丽焦作增添更多的美景,让市民有更多休闲娱乐的场所。”

  兴奋、惊喜、期待……由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水系专家、普通市民代表组成的“市民观察团”对我市城市水系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观摩后,难掩对一处处新水景的欣喜之情。

  城市水系建设不仅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十大建设”之一,也是一项关乎民生、促使城市转型升级的重大生态工程。那么,目前该项目建设情况如何?能为我市群众带来哪里福祉?3月31日,在本报《党报有约》栏目组的组织下,“市民观察团”对我市水系建设进行了实地观摩。

  水系蓝图变实景

  大沙河是流经我市的主要河流,就像一条玉带从我市穿城而过。按照我市城市水系建设规划,大沙河治理项目是我市城市水系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围绕大沙河的施工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3月31日下午,在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杨庙镇鹿村的大沙河段,数辆挖掘机正在清挖河道,载满土方的工程车来回穿梭。

  “这个施工现场正是大沙河湿地公园的终点,南水北调总干渠的倒虹吸工程也从该地的下面穿过。现在正在进行的是防渗作业,要先把河道的泥土转移,待铺设防渗膜后再把泥土回填,形成新的河床。”该湿地项目负责人王清波介绍,“按照规划,这里将形成两公里长的荷花观赏区,预计今年5月开始栽种,到夏季大家就可以在这里观赏万朵荷花盛开的美景了。”

  在迎宾路两侧的大沙河施工现场,这里已经形成了数千米长、200米宽的河道,河的两岸有数十台大型机械正在紧张有序地施工。“该段大沙河的治理是从民主路至中原路,共长6公里,目前主要集中在大沙河桥东西两侧1.8公里景观带施工,现在进行的是河内微地形的整理,之后将种上37类灌木、乔木及水草等苗木,绿化总面积达54万平方米,栽种苗木1.35万株。”市水利局城市水系项目组工作人员李川介绍。

  “大沙河综合治理工程全长18.5公里,起自南水北调大沙河倒虹吸,终至蒋沟河入大沙河口下游900米处,分三段,即聂村段、民主路至中原路段、中原路至吴泽湖段,设计主槽底宽80米至105米,水面宽度120米至240米。”李川介绍,“其中大沙河民主路至中原路段旨在打造一条生态之河、景观之河、文旅之河,塑造我市生态门户的新形象。”

  城市水景渐次来

  随着我市城市水系建设工程的全面推进,一个个因水系建设而形成的美景逐渐走进市民的生活中。在大沙河的上游,因河而建的带状湿地公园已经初显规模。河道内绵延数公里的芦苇随风摇摆,河水因自然地势形成了一汪汪水塘、一个个瀑布,不时还从芦苇荡里飞出一只只水鸟,河堤外侧50米宽的绿化带花开正艳,绿化带里自行车道也已经修建完成。看到此情此景,“市民观察团”成员无不惊叹。

  “大沙河带状湿地工程范围为大沙河出山口到南水北调倒虹吸,治理河道长度12公里,分为生态观赏区、水景观赏区、水天一色区、亲水休闲区,将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绿化效果。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众多市民前来游玩的地方。”王清波说,“目前正在进行大沙河湿地公园的二期建设,预计年底可基本建成供市民游玩。”

  沿大沙河堤顶道路驱车而下,十几分钟后,一个面积数百亩大的湖出现在众人面前,“市民观察团”成员兴奋起来,纷纷迫不及待地走到湖边。“这个湖叫灵泉湖,是借助大沙河的故道,在东面筑起围堰形成的。目前,湖面面积达到了800亩,按照规划,将来在该湖的南侧建设一个1500亩的湖,总体上会形成一个占地2400亩的城区西部水景公园。”工作人员介绍。

  在水系建设工程中,引黄入焦工程也是水系建设中的重点工程之一。随后“市民观察团”一行又来到了引黄入焦城区段,这里一渠碧水波光粼粼,两岸杨柳依依,绿化带里鲜花挂满枝头。“我怎么突然有一种穿越到江南水乡的感觉。”“市民观察团”成员张作明说。

  “引黄入焦干渠是城市水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底全线建成通水,年可引黄、沁河水5300万立方米入焦作城区,还可对沿途70万亩农田进行灌溉,新增灌溉面积近40万亩。2014年,引黄入焦干渠焦作城区段两侧30米至50米生态景观绿化工程及游园建设工程基本完成,并十余次引水入城用于沿线农田灌溉、城区生态景观用水和地下水补源,抗旱及生态补源效果十分明显。”李川介绍。

  焦作的明天会更美

  水系建设施工如火如荼,城市水景美不胜收,这些都让“市民观察团”成员兴奋不已。其实,这些只是我市城市水系建设中的一部分。按照我市城市水系网络规划要求,我市城区将形成“四廊六脉连山水,三环碧水泛轻舟,五库六湖嵌明珠,湿地生态现美景”的水系格局。

  “四廊”即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新河、大沙河以及蒋沟河等自西向东走向的四条河渠为主线,结合两侧绿地,形成城市四条绿色廊道。“六脉”即城区自北向南流动的六条主干河道,自西向东分别为白马门河、普济河、群英河、瓮涧河、李河和山门河。“三环”即新开挖怀庆河、山阳河、太极河、七贤河,连通沁泉湖、山阳湖、新河、大沙河,新开挖迎宾河、智水河,连通沁北干渠、蒋沟河和大沙河。通过以上新开挖河道实现城区水系的相互贯通,打造“商业游憩环”“城市休闲环”“历史文化环”等城市亮点,承载景观空间营造、水资源调配、城市河道通航的重要功能。“五库”即打造灵泉湖、东湖、影视湖、龙寺水库、圆融水库,在承载引黄调蓄、农田灌溉、雨洪利用、水质净化等作用的同时,兼具生态环境改善、景观营造等多重功能。“六湖”即规划龙源湖、许衡湖、白鹭湖、武王湖、沁泉湖、山阳湖等,滞蓄洪水,兼具水资源配置、打造生态景观等功能。

  通过城市水系建设,我市城区可形成景观河道150公里,新增水面1.8万亩,新增库容3500万立方米。

  “今天看了一圈,听了一路,我突然有一种不认识焦作的感觉,不敢相信水系建设给焦作带来的变化如此之大。虽然南水北调穿城而过,但离市民生活还很遥远,而水系建设却是老百姓身边实实在在的,老百姓能真真切切感受到水系建设带来的变化,相信随着城市水系建设的推进,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焦作将成为现实。”“市民观察团”成员张世杰说。

  “我市依山傍水,也一直致力于打造山水旅游城市,而城市水系的建设,是对我市水文化的进一步开发,届时山水城市将更加名副其实,城市也会更有灵气,更上档次。这是市委、市政府在对老百姓做的实实在在的好事。”张作明说。

  “城市水系建设是一项不折不扣的惠民工程,生活在这样的城市中有一种美的享受,让人充满了期待,相信焦作的明天会更美。”“市民观察团”成员秦继利说。

  “我市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城市,通过水系建设,可以有效补充城市水资源,改善我市生态环境,希望市委、市政府能够持之以恒抓好水系建设,为全市人民谋福祉。”“市民观察团”成员李和平说。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