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患者李先生和家属一直处在劫后余生的感觉中。因为,患脑血管畸形的李先生几天前突发脑出血,在当地医院无法救治后,被紧急送到了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三区。该科主任张五中看到瞳孔放大、生命垂危的李先生后,立即为他进行了开颅手术。手术中,张五中不但为李先生清除了脑部血肿,还凭借丰富的经验,在没有作血管造影检查的情况下,成功地切除了其脑部功能区的畸形血管。现在,已经恢复语言功能和部分肢体功能的李先生一看到张五中,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其实,像这样的开颅手术,从医20多年的张五中已经主持和参与了2000多例。
热情来自于挑战
大脑,是人体最大的神经中枢,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有1000多亿个神经细胞和密密麻麻的血管,手术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大出血、肢体活动和感觉障碍以及失语加重等情况。所以,与大脑打交道最多的神经外科医生,也被称为探索人体禁区的人。
1994年,从新乡医学院毕业的张五中进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工作。慢慢地,他越来越喜欢这个极具挑战性的专业,并经常带着问题向科主任和老医生请教,利用一切机会参加手术,并在业余时间查资料、做笔记。其间,他还先后到北京三博脑科医院独立的脑科学研究所、天津环湖医院参加培训,向我国著名脑外科专家石祥恩教授、于春江教授、黄楹教授等进行学习。特别是在天津环湖医院培训的一年多时间里,张五中没事就在解剖室研究熟悉人体的脑部构造。张五中对待医学的热情和钻研的精神得到了导师的高度赞扬,破例让他直接参与手术,并手把手地在手术台上对他进行指导。
赞誉来自于实力
医学探索没有止境。与人体大脑打了多年交道的张五中更是深深懂得这句话的含义,为此,在日常的临床治疗中,他总是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目标,然后再不断地去接近它、超越它。
前不久,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身体突然出现不适,被家人送到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经检查,张五中判断患者为左额叶占位病变,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且恶性程度高。由于患者年龄大,病灶位于左额功能区,手术风险大,术后完全性失语、右侧肢体偏瘫的可能性极大,家属很是犹豫,既害怕患者下不了手术台,又害怕患者术后出现偏瘫、失语等情况。张五中在反复向家属讲明神经外科的现状及手术风险后,家属最终同意手术。很快,张五中为患者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术中,张五中借助显微镜,小心翼翼地避开脑部密如蛛网的血管,硬是将隐藏在运动、感觉神经束及语言神经后的肿瘤一点一点给“掏”了出来。术后,患者的言语、肢体功能均完全正常,一直担心害怕的患者家属终于松了一口气,并对张五中的技术赞不绝口。
现在,攻克了脑垂体瘤、脑膜瘤、颅底肿瘤、胶质瘤、听神经瘤等多种颅脑肿瘤,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功能性病变以及椎管内多种病变显微手术的张五中,依然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信任来自于责任
前两天,家住博爱县的许老太太专程来到市人民医院,没有别的事,就是来看看张五中。原来,10年前因突发脑出血而昏迷不醒的她,硬是被张五中从死亡线上给拉了回来。从此,张五中就成了她最信任的人,每年都要来医院看一看。而这种信任,来自于张五中心中的那分责任。
颅内动脉瘤是各类脑血管病变中最危险的一种,发病迅速且死亡率高。所以,抢救这样的患者,不仅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果断的处置措施,更需要医生的那一分承担。今年春节前,一位患者被送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三区,经检查为颅内动脉瘤后,张五中一边给家属讲解病情,一边安排手术。很快,通过介入手术,张五中为患者摘除了这个“定时炸弹”。事后,患者家属不好意思地对张五中说:“当初,我们还对你的做法产生怀疑,真的是不应该呀!”而张五中只是笑着说:“没事,这是我的责任。”
目标来自于高度
虽然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三区成立只有3个月,可目前的住院患者有40多位,每月的手术达到二十六七台。面对如此多的患者,第一次挑起科室管理和发展重担的张五中总是告诫科室的医护人员:“神经外科多是危重症患者,一个患者需要多人轮流陪护。所以,我们要时刻站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知道我们该做什么,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他们。”
在树立优质服务理念的同时,张五中也十分注重科室整体素质的提高。他在科室成立之初,就对年轻医生说:“外科是一个技术工作,一切的优质服务都是建立在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上。所以,大家一定要脚踏实地钻研技术,这样才能跟上当今医学发展的步伐。”
据了解,下一步,神经外科三区还将邀请上级医疗单位的专家前来进行业务指导,并在合适的时机选派优秀的年轻医生到国内一流的大医院进修培训,为我市的神经外科专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