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麻酩 通讯员孔玉洁)“霄轩这飞机太厉害了,不用人驾驶就能喷洒农药,又快、又均匀,真方便!”3月26日上午,孟州市城伯镇武桥村麦田现场,乡亲们纷纷议论这个植保“新武器”。原来,厂家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无人植保飞机飞行器,这是该村青年农民郝霄轩购买的植保“无人机”。
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经过几次试飞,郝霄轩试着操控遥控器,植保“无人机”起飞,伴随着轰鸣声在麦田上空盘旋,雾状农药被均匀地喷洒到农田里。
“飞机打药快,200亩土地,只用一天时间就可以高质量喷洒完毕。现在政策好,买植保“无人机”自己花了8万元,政府补贴了8万元。”郝霄轩高兴地说。
据了解,1架载重10公斤农药的植保“无人机”,每分钟能为2亩地打药,一天可完成施药600亩,相当于百十个劳动力的工作效率。植保“无人机”带来的不仅是生产力的解放和作业效率的提高,而且采用这种方式作业,单位农药、肥料的用量将减少10%~15%,农药、肥料的有效利用率可提高到90%,在提高粮食质量的同时,植保“无人机”也能进一步减少农药对农作物和土地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