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 阳 城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春的使者
清明节感怀
难忘母爱
净影湖畔
小心风筝线成“凶器”
综艺节目遭遇“无米之炊”
“慈善妈妈”疑云再发公益警醒
防火进入 微时代
讣 告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4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综艺节目遭遇“无米之炊”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最近,《我看你有戏》遇到了大麻烦:选手才艺不高、数量难以为继,使成龙、冯小刚等导师无奈地抱怨“没米下锅”。《出彩中国人2》《超级演说家3》《中国好声音4》也面临同样问题——缺选手。相当一部分观众认为,缺选手是表象,综艺节目太多、太滥才是问题的根本。对此,你怎么看?

  【观点1+1】

  @常睿评:综艺节目太多太滥,高手不愿参加,导演抱怨没米下锅,节目粗制滥造,观众不买账,整合提升是关键,吸引高手参与才好看。

  @leoonn:等米下锅的窘境,恰恰反映了该类节目没创意没内涵,仅靠优质选手撑台,离开优质选手,节目没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地方,导演的无奈只能说明他的无能。另外,一些节目打着百姓舞台的幌子,上台表演的却是半专业选手,这些选手当然资源有限。如果通过策划构思,能让真正的老百姓登上舞台,就不会没米下锅了。

  @单建华江苏:综艺节目火,电视台一窝蜂全上综艺节目,结果导致选手难寻,这是当下很不正常的一个现象。电视台办节目不能太功利化,应该做精品、不跟风,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让节目可持续发展。

  @奥格了:曾经看到一位杂技选手,参加过《出彩中国人》的比赛,后来又到其他省级卫视节目展示,央视上了再上省台,不免让人有厌烦之感。要想让节目有生命力,需要不断挖掘和培养新人。

  @胜平王大头:中国人不缺聪明,不缺智慧,缺少的是把细节做好的精神。这里说的也是选秀节目里缺少的东西。中国不缺人才,缺少的是综艺节目发现人才的慧眼,缺少创新的理念。

  @左小渔kk:各档综艺节目的最初出发点都是挖掘来自各地的民间艺术和草根人才,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和感受草根的美,这样的节目最接地气,收视率自然也高。然而随着草根明星的出现,各种半吊子也想借着综艺舞台闯世界,使得节目的含金量越来越低了。

  @绿凤孤鸣:中国人历来好跟风,综艺节目也是如此。一个节目火了,马上许多类似节目跟风上马,首先观众审美疲劳,继而就会出现同质化竞争。而选手们随着观众的关注度下降,势必也会对各种选秀节目失去兴趣。做综艺,光拿来主义是不行的,要化为己用,拿出创意来吸引观众,吸引选手!

  @湘南之南:现在的综艺节目大都追求“高大上”或者“新奇怪”,虽然中国地大物博,但这类人才终究有限,哪儿有那么多的高手以及有潜质的人才供各种节目深度挖掘呢?综艺节目要走进群众,反映群众,打亲民牌,即将舞台让位给老百姓,呈现百态人生。

  @行者不疆:综艺节目玩到现在,出现人才短缺、无米下锅的现象是必然的。如果不变思路,路只能越走越窄,最后走不下去。思路决定出路,唯有改变思路,或者重新寻找新的综艺节目亮点,或者干脆另起炉灶,开发新节目。只有不断创新,才会生机无限。

  【下期话题】

  刘翔告别运动员生涯

  4月7日17时,“中国飞人”刘翔在腾讯微博上发布了退役声明,为自己19年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句号。在这篇退役声明中,刘翔直言伤病是自己造成的,感慨“人生太顺不是好事儿”。他曾经是奥运冠军、全民偶像、中国体育的象征符号,又因为两次退赛迅速沦为公众的“弃儿”。对于刘翔的大起大落,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