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法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常态下的“蜕变”
全力推进“四五”党建工作机制建设
集中培训财务人员
我市法官史艳勇夺第一
图片新闻
用合理化建议促当事人和解
司法救助暖民心
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信
让“老黄牛”精神在法院闪光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4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常态下的“蜕变”
——市中级法院司法改革工作纪实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通讯员 郑 军 柳 涛

  王莺燕

  全国司法改革拉开大幕后,我市法院的法官不知不觉地发生着变化,忙学习、忙业务、忙转型。“三天不学习心虚,三天不办案心慌,跟不上变革心急。”一名老法官打趣地说,“这是我们的新常态,大家都在‘蜕变’!”

  不须扬鞭自奋蹄

  3月25日下午下班后,市中级法院许多办公室还都亮着灯,大家都在忙着学习。有的在研读民诉法司法解释、新行政诉讼法;有的则聚成一堆,由老法官领着,激烈地讨论一些案件问题。

  “能者上,庸者下,这是我们法院司法改革的一项基本要求。所以要想成为新型合议庭一名合格的法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审判能力,否则就会在这轮改革中被淘汰。”法官们很有压力地说。

  该院审监二庭庭长许红说:“法官们现在学习充电是自发的,而且是拧成一股绳,由资深老法官与青年法官结对,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共同提升审判思维、庭审驾驭、法律适用、裁判文书制作等能力。3个多月过去了,效果很明显,尤其是年轻法官成长很快。”

  “我们老法官虽然审判经验丰富,但仍需开阔视野、更新知识,否则就会落伍、就会被淘汰。今年是司法改革的第一年,我们又是新型合议庭改革后的第一批主审法官,说实话,心里压力很大。没有了‘拐棍’,以后要‘单挑’,心里有点虚,如果没有深厚的法律素养、全面的法律知识、过硬的审判能力,就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现在,我们坚持每天学习1小时。”一位新型合议庭的审判长感慨地说。

  破旧立新转观念

  2014年11月20日,该院副院长谢华海带领院长合议庭成员,到武陟县大虹桥乡开展巡回审判,拉开了“三位一体”巡回审判活动的大幕。去年12月19日,天气寒冷,可是为了减轻当事人的诉累,该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玉杰将法庭开到了当事人家门口。一位当事人因住院无法下地,法官就来到医院,在病床前开庭。如今,田间地头、社区楼院、深山老林,到处都能看到法官们忙碌的身影。

  “以前是坐堂问案,老百姓都是来找我们办事;现在反过来了,法官要多跑腿,百姓要少跑路。说实话,刚开始想不通、不习惯,审判庭里冬暖夏凉,设施齐全,巡回审判环境恶劣……”一些法官在司法改革的新形势下表现出了不适应。

  但是,经过3个多月的磨合,许多法官逐渐转变了思想。

  “一起赡养案拖了快一年,4个儿子没一个愿意养活自己亲爹的,老人四处信访,实在是太棘手了。”民一庭庭长苏凯无奈地说。

  2014年11月,巡回审判开始后,苏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在当事人的村里搞了一次巡回审判,没想到效果出奇得好……

  开庭时,村里的老少爷们、大妈大婶们、村干部都赶来观看。一听说马大爷的4个儿子不尽赡养义务,大家议论纷纷,几个儿子顿时感觉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低头不语。法官一看形势有利,马上开展调解工作,开导、劝解、说法、讲理。一个多小时后,4个儿子就达成了调解协议。最后,法官又引导4人,当着现场群众的面,集体向马大爷认错,兄弟们也握手言和……

  如今,我市法院巡回审判工作进一步上档升级,一辆辆崭新的巡回审判宣传大篷车开进了社区、村庄。一些法院更是将巡回审判车打造成一个集开庭、普法、信息传递、视频直播、“三微一体”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平台,通过就地立案、就地调解、就地开庭、就地宣判、就地普法,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去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开展巡回审判1030场次,旁听群众12万余人次。市中级法院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全国50个中、基层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示范法院”之一。

  “人民满意是买不来的,是坐在家里等不来的!只有转变观念,踏踏实实苦干,持之以恒付出,才能换来群众的好评!”李玉杰说。

  法官的自我“蜕变”

  变革,已成为我市法院的新常态。许多法官都在经历着由不适应到习惯、由彷徨到坚定、由落后到追赶的自我“蜕变”。

  2014年,市中级法院狠抓审判管理,使质效指标真正成为审判工作的“晴雨表”“温度计”。然而,一些人认为“质效是做给领导看的,与办案无关,反而增加了承办人的工作量”“质效是在做数字游戏,不能真正解决老百姓的问题”。这些观点反映了不少办案法官当时对审判管理的心态。然而,随着一项项制度的运行、推广,法官的许多习惯都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

  走进法官办公室,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镜子、梳子原本是女同志的最爱,现在竟也成了一些男法官的必备物品。

  “许多案件现在都要求通过网络全程直播,一言一行,全都放到了网上。如果不注意个人形象,胡子不刮、扣子不系、头发不梳,放到网上后,自己看着都丢人。”一位男法官红着脸说,“还有一些同志不注意,开庭期间打电话,结果引起当事人质疑,产生不必要的麻烦。现在大家都养成了好习惯,开庭前一律关机。”

  该院审管办主任施文星说:“这样的变化还有很多,比如法官变得更较真了。过去裁判文书统一由书记员校对、印发,现在法官主动校对,一字一句,甚至是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有些老法官眼神不好,就买来放大镜,一遍遍过,直到满意为止。为啥呢?因为司法公开了、裁判文书上网了。”

  去年,该院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全市两级法院审判流程信息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和裁判文书公开三大平台建设,通过书面送达和手机短信两种方式向新受理案件的当事人发送案件查询密码,方便当事人随时查询案件相关信息。全市法院去年上网公开裁判文书10830份,直播庭审3818件,直播庭审数量排名全省第二。今年,该院依托信息化手段细化了裁判文书制作标准,建立了裁判文书判前校对审核、判后评查通报、评优讲评、差错责任追究、上网审查等制度,最大限度地确保司法公开。

  迟来的正义会使正义贬值,低效的司法会造成当事人在不必要的等待中对司法产生不满。为此,去年以来,该院严格考核法定审限内结案率,尤其对隐性超审限案件、体外循环案件和18个月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开展了专项治理,对全市法院1055件隐性超审限案件进行集中评查,全面督导整改在立案、审判、鉴定、送达等8个环节存在的各类隐性超审限问题。截至去年12月20日,全市法院88件体外循环案件全部办结,278件长期未结案件已办结250件。

  如今上下班,法官都会在该院一楼的LED显示屏前驻足,查询自己近期的办案情况,是否存在超审限,是否有错录、漏录案件信息的情况……

  司法改革的浪潮已经到来,法官职业化、精英化、“去行政化”的步伐在加快,法官作为社会正义的守护者,需要一次自我“蜕变”。新时代的法官能否勇立潮头、再创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