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鲍捷 通讯员裴纪民)面对煤矿企业正处于外部压力递增期、深化改革攻坚期、转型升级关键期、新经济增长点培育期“四期叠加”阶段的新常态,九里山矿坚持立足矿井实际,以把握新常态、开创新局面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确保了矿井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去年以来,原煤产量同比增加11.2%,单位完全成本较计划降低66.46元/吨,利润总额较计划减亏4137.22万元,连续三年实现了安全生产的目标。
立足安全新常态,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该矿始终把“双基”建设作为实现安全生产重要抓手,坚持真考核、真奖励、真处罚,促进了“双基”建设、质量标准化等各项工作的持续提升,该矿先后10次取得焦煤公司“双基”考核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另外,该矿切实把瓦斯治理和水害防治作为重点,狠抓薄弱环节管控、安全技能培训,强化顶层设计和源头管控,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和安全执行力建设,戒骄戒躁、真抓实干,做实做细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真正使动态化安全、长效化安全成为安全工作的常态,以此来保证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安全生产周期的不断延长。
认识生产新常态,持续提升生产能力。一是不断优化接替顺序。该矿合理安排采掘工作面接替、超前探与掘进、底板加固与采掘的顺序,为完成生产目标提供了保证。二是加强瓦斯治理。该矿坚持按照治理为主、科技先行、一面一策、以采促治、以治保采、系统保障的基本原则,使矿井的抽采达标煤量、再抽煤量、具备抽采条件煤量达到1∶2∶3的平衡比例,实现井下采掘一井一面。三是强力推进采掘机械化。该矿应用煤巷中底层综掘技术,14122运输巷3个月掘进850米,平均月进283.3米,实现了中底层煤巷快速掘进;应用煤巷侧装机装载工艺,月单进达280米,改变了煤巷掘进人工装煤的历史;岩巷作业采用长距离皮带连续运输,月单进达到90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去年,该矿采煤机械化率达到了100%。
把握管理新常态,持续提升增收节支能力。一是将各项成本指标,横向分解到科室,纵向分解到区队,向上分解到分管副职,建立目标责任体系,初步建成了全方位、全过程成本管控体系,有力地保障了经营目标的完成。二是对具备创造效益的环节层层梳理,对确定的增收节支项目逐个进行责任分解,做到月初有计划、月末有考核。对项目的承担单位进行绩效考核,鼓励创收。三是加强资金全面预算管理,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从宏观上确定总体财务收支与资金控制目标,合理利用资金浮游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预付款行为,对所有资金结算户进行了清理,灵活调度资金,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控的优势,保证了资金的安全。
把握队伍建设新常态,持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一是稳步推进机构改革。该矿进行人力资源结构调整,对矿基层区队、科室进行了梳理整编。机关科室由原来的18个压缩到13个,机关人员按公司要求进行了精简,使管理团队更为精干高效。二是科学管控出勤。在全矿范围内实行出勤管控提高工效,机关积极参与区队开槽等工作,区队干部在完成本岗位职责的前提下主动顶岗作业。仅去年9月至12月份,该矿就累计减少无效用工12262个,节省工资发放约147万元。三是推进薪酬分配机制改革。该矿全面实施矿厂岗位效益工资制度,优化了机关薪酬结构,推行机关工资与基层工资平行管理,强化绩效考核,打破平均主义。同时,该矿采取降低干部工资、科学控制出勤和鼓励管理岗位员工休假等措施,确保一线员工工资基本稳定。
以破解难题为目标,持续抓好技术创新。一是不断完善创新机制。该矿下发了《九里山矿科技市场管理办法》《九里山矿科技创新攻关计划书》,每季度收购创新成果一次,公开进行表彰奖励。根据创新人才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完善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培养机制。二是在加强瓦斯治理方面。该矿积极试验地面钻井抽采煤层瓦斯技术,在15071、16051、东一等工作面,该矿采取穿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和水力冲孔增透技术,提高了瓦斯抽采效果。大胆尝试防喷装置、巷道瓦斯收集器、气水转换三通等系列综合瓦斯防超限措施,破解了冲孔期间瓦斯超限的难题。三是积极应用皮带运输。井下所有开拓头、掘进面均实现了皮带运输,减少了运输安全隐患。四是积极实施岩巷光面爆破。该矿通过优化光爆参数,提高光面爆破质量,减少超挖、欠挖现象,进一步降低岩巷掘进材料消耗,减少了运输。去年以来,全矿累计收购创新成果237项,被焦煤公司收购13项,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收购6项,获得专利4项,《高突矿井精细化管理的构建与实施》获得河南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创新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