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可以当即预约、当即办理、当即交易,极大提高了项目交易效率,方便了各方交易主体。
根据《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公开透明、鼓励竞争、严格程序、规范管理的原则,我市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业务流程、操作规程,优化进场交易规则,减少工作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使公共资源交易形成了全过程可控制、各环节可追溯的链条化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交易中心启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建设,推行一次性告知制、挂牌上岗制、AB岗制,努力为交易各方提供更好的服务。例如,在工程建设交易中,项目负责人按要求提前半小时到位后,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会作好开标前入场登记,放置开标席卡,引导代理机构人员、投标方、业主代表、监督人员统一挂牌有序进场。为了全力提高交易平台工作效率,交易中心探索建立了“随到随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政府采购工作机制,对于零星、急需的特殊物品采购,开设“绿色通道”,努力做到随到随采。
良好的交易环境、优质的交易服务,吸引了一大批社会项目进场交易。3月31日下午,焦作市联通“存话费、抢靓号”拍卖会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多媒体厅成功举办,这是交易平台举办的第一个社会产权类交易项目。33个手机靓号成功拍出,成交总额57.28万元,高出底价29.98万元,溢价率达110%,单个号码拍卖最高达到了7万元。
检验标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是各种利益集中交织、各类主体激烈角逐的地方,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是预防腐败的重点、难点。坚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用权之人明了权力触角的碰触界限,不专权、不越权、不谋私、不搞特权,让“权力寻租”无处遁形,是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重中之重。
本着“分权、统筹、开放、监督”的原则,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编制了《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制度建设需求,杜绝公共资源交易出现“人管”“人治”现象,逐步形成市级政策、部门文件、内部规章三个层面相互配套、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
实施公共资源交易集中监管。过去一个交易项目,除评标必需的评标专家外,项目单位、监督管理等各方人员都要进入评标区开展评标活动,最多的时候一个项目多达30多个监管人员,很容易干扰评标活动,造成交易机密泄露,形成串标围标。现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专门建立了监控室,并在评标区安排了一名专职保安,除评标专家外,其他人员严禁出入评标区。监管人员须在评标监控室实行集中监管,如发现问题可利用实时监控对讲系统与评标专家沟通,进一步严肃了评标纪律,减少了评标干扰,直接斩断了各方交易主体之间的非评标联系。
采访中,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暂时没有评标任务的二号评标室。这里安装了先进的视音频监控系统,所有开评标、拍卖、谈判等交易现场活动都会被全过程监控,影音资料永久保存,做到了既实时监控,又可永久追溯。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凡法律法规明确的程序、标准、要求等,能通过计算机自动设限和监管的,均实行机器操作。在评审专家抽取室,记者了解到,在正式评标前的一至两个小时内,评审专家由电脑自动抽取后,通过语音短信系统告知本人,并采用密码纸打印评审专家名单和项目编号。工作人员和投标人根本无法得知哪些专家参与评标,被抽中的专家只得到集合时间和地点,对评标内容也一无所知。
目前,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制度+科技”的要求,主动将科技手段融入交易制度设计,正在建设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争取今年上半年调试完成,下半年正式投入运行,全面推行网上发公告、网上接受报名、网上交易、网上公布中标结果,将过去的“面对面”交易改为“背靠背”,切实使权力运行“大小有界、相互制衡、公开透明、网上留痕、全程受控”,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因素的干预、减少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一系列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措施,健全了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实现了权力分解配置科学化、权力运行规范化、权力监督制约常态化。
对于刚刚启动运行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李菲充满希望地说:“我市的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引领全省,无论是组织机构设计,还是交易机制建立,都符合国家和我省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要求,必将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