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儿时的童谣,又在耳边响起。4月10日,记者在孙小雨身上,感受到了幸福快乐的生活,看到了阳光灿烂的影子。
“丁零零……”沁阳市实验小学的放学铃声响起,一组组排好队的小学生走到门口,听到家人喊自己的名字,叫着“奶奶”“妈妈”飞快地跑去。孙小雨,身穿校服,站在这里,与围绕着三四层的“妈妈圈”相比,显得非常显眼。看到又一组队员走来,孙小雨向前走两步,与从队伍里走出来的一个小男孩拉起了手,不用言语,却很默契。姐弟俩欢快地向家跑去。
这是孙小雨的表弟——嘟嘟。她负责接送表弟上下学。他们在一个学校上学,也在一个家庭生活。而这些,全是为了自己的爸爸、妈妈。
因为儿时用药失误,孙小雨爸爸的耳朵受到严重损伤,几乎失聪,与聋哑妈妈结了婚。孙小雨7岁时,父母离婚了,8岁时,父亲再婚,其继母也是聋哑人,不久又有了一个小弟弟,叫“哈哈”。全家人的生活难以为继,爷爷、奶奶、姑姑、姑父帮忙小雨一家,做起了摆街边小吃摊的小生意贴补家用。
“家人很辛苦,白天忙着煮肉、包馄饨,晚上摆摊到深夜,我就想帮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孙小雨很简单地对记者说。可她所做的一切,远远超出了12岁孩子应该承担的。
奶奶说,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小雨从小就很懂事。因为沟通有障碍,小雨从小就学会了手语,当起了父母和外界沟通的“翻译老师”。因为父母有语障,生意得靠姑姑和姑父支撑;又因为语言交流有障碍,父母性格孤僻,时间长了,他们与姑姑、姑父之间就会出现矛盾,小雨还常常充当家庭事务的“调解员”。奶奶心酸地对记者说,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娇宠万分,我们的小雨却当大人用。
小雨有很多同龄人没有的经历,对于这一切,她自己却感觉很正常,在学校,大家看到的是一个可爱的阳光女孩。她的班主任张冬菊对记者说:“一次,学生们都放学了,可小雨一个人在教室打扫卫生,她说几个同学留下写作业,把刚打扫干净的地面又弄脏了。通过此事,这个开朗、活泼的小女孩给我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她的同学王欣颖、张启喻告诉记者,小雨从来不因为她特殊的家庭环境而要求“特殊待遇”;相反,她还主动带领大家一起做游戏、吹唢呐,同学们都很喜欢她,最近三次数学考试,小雨每次都得了满分!
采访中,小雨还给记者讲了她记忆中最伤心的一件事。小学一年级时,她在学校跑步时跌倒,嘴流血了,老师带她去校医院简单处理后,按照医生建议准备去市里医院进一步包扎,奶奶和爸爸接到电话后也赶了过来。“在缝合伤口时,我最希望妈妈能在身边。”虽然小雨眼含热泪,但她很快擦了擦眼角的泪,又笑着拉拉奶奶的手说:“那两天,奶奶为了照顾我,很辛苦,谢谢奶奶!”
正如小雨所言,奶奶为了全家人付出了太多太多。对此,小雨说:“我们全家人一定要辛勤劳动,每天生活得快快乐乐!”
记者手记
接到这个采访任务时,按照惯性思维,我在想小雨这样的特殊家庭,情况多半会很窘迫,小雨究竟会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然而,见到小雨和她家人,记者还是被深深地感动了,从衣着打扮到言谈举止,这家人都是比较讲究的。甚至你想象不到,小雨父亲还多次尝试着与记者交流,小雨奶奶爽朗的笑声,小雨脸上淡淡的微笑,这家人的阳光状态瞬间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奶奶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有时难免会有不顺心的事,一旦遇到了,就要积极面对,尽快摆脱或缓解不良心境,勤快起来,改变一切。确实如此,快乐和幸福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心中,实际上就是一种心态。只要我们心中的阳光多一点,一定是快乐多一点,幸福多一点。小雨家的幸福观就是:阳光、快乐,积极的心态。
采访中,我还看到,这个家庭很团结。姑姑、姑父遇到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可他们为了小雨一家,甘愿放弃;伯父、伯母家境稍好,可也没有与小雨一家“划清界限”,反而出点子、拿资金、挥力气。姑父、伯母都表示,姊妹三个一家人,他们做这些都是应该的。“家和万事兴”就是小雨家的家风,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是对他们最好的诠释。我想,小雨的家庭教育环境是最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