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高招体制下的高中教育,无不以提高高考升学率为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在生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团队战斗力。最近,经过对焦作一中整个教学过程和各个教学环节的认真调查和分析研究,结合高中教学特点,提出了实施常规教学+专题讲座相结合模式的改革意见和构想,以期以此为载体,建立起内部促动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研究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模式构想
常规教学+专题讲座模式改革的要点,就是在目前高中教学的基本模式下,增加阶段性、总结性专题讲座这个环节,并以此为纽带和载体,凝聚教师团队精神,调动广大教师努力钻研教学工作业务的积极性。
二、改革的配套措施
(一)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学校与年级组签订升学率目标责任书,实行年级组总承包,与年级工资总绩效挂钩。年级组与各学科团队签订高考学科贡献率目标,实行团队学科总承包,与团队工资总绩效挂钩。团队内部以承担专题数量及学生评价为绩效考核主要依据,与绩效工资挂钩。
(二)严格集体备课制度。以学科团队为单位,以各个专题讲座为内容,统筹安排学期集体备课次数和时间,进行严格集体备课。
(三)以学科团队为单位,统一制定教学进度,并分别与教务处协商,统筹制定课程表,留出多班、合堂、多课时专题讲座教学时间。也可统筹安排,把夜自习或其他时间作为专题讲座时间。
三、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一)改革程序简单易操作。改革只是在常规教学模式下增加专题讲座这个环节,未打破原基本教学模式,且师资、物资配备均无大变化,因此易于操作。
(二)专题内容易划分,教师工作难度不大。目前高中教学各学科体系比较成熟,且相对稳定,知识点明朗清晰,易分专题讲授。就教师劳动强度而言,虽然增加了专题讲座课时,但研究范围相对较窄,且专题内容只是教学内容阶段性总结,因此,形成专题讲座难度不大。
(三)学生易于接受。文化课学习与我们日常工作一样,需要不断总结提高。专题讲座的根本目的就是对阶段性学习内容进行系统总结和提高。通过教师的专业化分工,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大纲、单元知识点、题型结构变化、高考动态等,便于学生系统、重点掌握所学知识。
四、改革的优势所在
(一)可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压力感。实行常规教学+专题讲座教学后,每位教师的工作目标和任务非常明确,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广泛,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比性增强。
(二)为集体备课提供了最好载体。实行教学模式改革后,可以将专题讲座教案编写为集体备课内容,从而使集体备课的时间、内容、主导教师对象等全部量化、具体化,使集体备课有章可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有利于名师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成长。实行教学模式改革后,名师可通过集体备课这个载体毫不保守地指导青年教师,使自己的经验、智慧惠及全团队教师和全年级学生,改变以往常规教学名师作用仅局限于两个或最多三个班的状况。其他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通过集体备课不仅可时常得到名师的指点,而且通过研究领域较窄的专题教学,教学质量会很快提高,短时间内在师生中就会赢得类似电学专家、代数专家、近代史专家、哲学专家等的称赞,并随着承担专题数量的增加逐渐成长为名师。
(四)有利于教师团队精神的充分发挥。实行常规教学+专题讲座模式改革后,每位教师不仅需要完成自己分管教学班级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完成全年级阶段性、总结性专题讲座任务。高考全年级学科贡献率、年级学科总绩效与团队内每位成员息息相关,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增强,大家荣辱与共,必须增强团队意识,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本团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为切实推行绩效工资改革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实行教学模式改革后,团队工作目标明确,人员数量少且相对稳定,团队内各成员责任、工作量易考核,可真正实现按绩取酬的绩效工资改革目标。
(六)有利于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教学模式改革后,每个教研组、每个学科、每个知识结构单元,均有三套班子始终围绕着高考在不停地开展教学研究。三个团队的组长形成学科专家团队,三个团队的组员形成各个专题团队。通过教研组内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可形成浓厚的学术交流与研究氛围。同时,经过长期研究和积累,可形成高质量的、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导学案、专家题库、模拟试卷库等。
(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各学科不间断地举办专题讲座,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善思考、爱钻研、会归纳、会总结的思维习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分析、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教育部门一直倡导的素质教育和目前教学模式改革的根本宗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