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奶粉、美国的小熊软糖、德国的巧克力……近几年,这些被市民无条件视为信得过的进口食品,不仅在网店销售火爆,在许多小食品店和超市也均有销售。然而,这些进口食品是否安全呢?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最新发布的入境不合格食品共有128批次;从去年3月至今年2月抽检信息看,不合格进口食品有3264批次,其中不少是消费者偏爱或追逐的业界知名品牌。
昨日,记者在学生路一家零食店看到,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的铺面摆放的零食中,一半是进口食品,马来西亚产的饼干、台湾产的化梅黑糖、韩国产的海苔等。有的是全外文标识,有的标识附贴着中文说明。当记者询问货源时,店主不愿透露,只说是统一配送。
在一些写字楼或居民区密集的地方,进口食品店颇受欢迎。在锦江现代城步行街的一家港货行里,食品与化妆品混杂在一起。店主称,许多食品是消费者点名购买的,直接从香港背运过境,质量绝对放心。可想而知,一旦发生因疫情、食品安全事件等禁止进口特定食品时,像这类非正规途径入境的食品产生的安全隐患就难以排查。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每一批次的进口食品都必须由经过备案登记的国内经销商向我国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办理入关手续,经检验检疫合格后颁发卫生证书,并加贴经过备案的中文标签,方可入境销售。而实际操作中,部分进口食品整批次未加贴中文标签,经销商也未能提供该批次产品的卫生证书。
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和进口食品量的增大,增加了监管难度。
该工作人员提醒市民,购买进口食品一定要注意“三看”,第一看进口食品包装上须有中文标签,消费者可通过标签详细了解产品的产地、生产日期、经销商等信息。第二看包装上是否有CIQ(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志。第三看经销商有无进口食品卫生证书,避免买到不合格产品危害身体健康。如果市民拿不准进口食品质量时,可拨打(0391)3686110向食药监管部门咨询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