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规格表彰劳模传递积极信号
刮进校园的“股风”
“走过场”
聂树斌案复查听证彰显司法程序正义
对井盖不能“重建轻管”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4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井盖不能“重建轻管”
□付凯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井盖翻转夺去了一条无辜的生命。4月27日13时10分,深圳市龙岗区愉龙路,桑小兰踩上一个污水管检查井盖后身子突然下沉。掉入井前,她将手中女儿托出,丈夫杨勇下井施救,因吸入沼气晕倒。有目击者称,涉事井盖被踩后发生翻转,女子落井身亡前托出女儿。   (据《深圳晚报》)

  近年来,因为小小窨井盖的事故,带走了多少无辜的生命。如果说下水道折射着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那么井盖则考验着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我们在经历了一次次的“落井”和“看海”后,是否应该对井盖管理进行反思?

  井盖“吞人”“伤人”事故为何频频发生?有业内人士认为,管理责任不能落实到位是事故发生的根源所在。近日有关网站所做的在线调查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调查中,有53.17%的人认为,原因在于管理责任不清,出了事相互推诿。

  小小井盖,体现着执政者的人文关怀。在国外,很多国家的管理模式值得借鉴。德国一些地区,政府把井盖等公共设施“承包”给附近的居民,居民义务帮助照看,有损坏就报告市政部门。在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地下通道的管理统一归于市政一家,人们发现井盖丢失,可以去起诉市政局。

  但在咱们中国,一个小小的井盖就涉及市政、供电、煤气、自来水、热力、广电、网通、移动、电信、园林等10家以上的责任产权单位。尽管日常按照“谁所有、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井盖的维修、养护和管理责任,但大多部门的井盖一盖了之,将安全监管责任置之一边。职责范围的不明确直接导致了井盖安装后的管理、维修、养护无法有效到位,即使发生事故,各部门也是推三阻四,从而为下一次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笔者认为,一个小小的井盖,不能一“盖”了之,不能让井盖“坑”人事件一次次发生。要从根本上杜绝井盖事故,就要求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长效的监管、维修和问责机制,以便让权属单位巡线、群众发现、政府部门协助发现、媒体发现、区域监管发现等方式综合发挥作用,确保“坑”人的井盖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抢修,不留危险死角。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