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作华 王水涛
实习生 郑 钊
“一个外国老人,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焦作,17年来坚持不懈照料我市孤残儿童,这种跨越国界的人间大爱让我感佩至深!”
“她年事已高,还身患多种疾病,却把中国孤残儿童的教育与成长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她的行为让我肃然起敬!”
“爱,不分肤色、不分国别、不分种族、不分血缘,这就是我从琳达身上感受到的人间真情。参加这次活动,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我以后要和琳达一起来关爱这些孩子。”
震撼、钦佩、感动……4月24日,本报《党报有约》栏目组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五好家庭”代表、“焦作最美家庭”代表、“感动焦作十大人物”、爱心企业及社会爱心人士等组成“市民观察团”,走进由澳大利亚友人琳达女士参与创办的梦琳儿童家园,感受这位来自大洋洲的老人对一群中国病残“孙子们”的大爱真情。
“他们都是我的孙子”
4月24日9时许,市儿童福利院10楼,蓝眼睛、高鼻梁的琳达在这里迎接“市民观察团”成员的到来。
琳达女士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今年67岁,退休前是一所公立小学的高级教师。自1998年来我市福利院做义工起,17年来,她全力投入我市孤残儿童养护和教育工作。起初她与丈夫一起从事这项工作,丈夫去世后,她遵照丈夫遗嘱将其骨灰埋于我市儿童福利院花篱下,又用丈夫的抚恤金在我市购买了房子,创办起孤残儿童养育家庭,起名为“鹰的翅膀”,寓意是为这些孩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2013年,琳达参与创办了梦琳儿童家园,这是我市第一家由个人与政府共同举办、经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民办非企业社会福利机构。现在梦琳儿童家园拥有7个“鹰的翅膀”家庭,养育孤残孩子54个。
目前,7个“鹰的翅膀”家庭中有6个在这层楼居住。“以家庭的方式养育孩子,是为了让孩子们有家的归属感。”琳达带领大家走进一个“鹰的翅膀”家庭。
春节时的红对联还依然贴在门的两旁,门上张贴着这个家庭所有孩子的生活照片。房间里,客厅、厨房、卫生间、卧室等一如普通家庭,冰箱、洗衣机、空调、暖气等样样齐全。虽然孩子们都有病残,但房间里清爽整洁,没有一点儿异味。
“瞧,厨房里的炊具全是不锈钢的,比咱家里的还好。”“看这奶品、水果,那边还有几个大西瓜,看来孩子们的伙食不错。”大家边看边议论。卧室里,孩子的床都是低矮的单人床。梦琳儿童家园工作人员介绍,为了买这样的床,琳达几乎跑遍了焦作市所有卖家具的地方。走进一个又一个“家庭”,大家的一致感觉是:干净、整齐、温馨。
“这个孩子叫笑笑,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她只有2岁,今年11月份她就满17岁了,她还在我澳大利亚的家里住过3个月呢。”琳达指着一个推着轮椅学走步的女孩子说。“那个孩子叫晶晶,现在17岁了,爱画画、爱看书,现在正学习使用电动轮椅,不久她就能自己开轮椅到外边去了……”琳达能叫出每个孩子的名字,说出他们的具体情况。
“这些孩子都是孤儿吗?”“市民观察团”成员中有人问道。“不,这里没有孤儿,他们都是我的孙子。”琳达显然听懂了这句话,立刻用汉语回答。
“‘鹰的翅膀’曾发展到8个,累计养育过300多个孤残儿童。他们大都是我市儿童福利院的脑瘫、脊柱裂、心脏病、失明、失聪等重度残疾的儿童。”工作人员说。
“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每一天”
“孩子们的童年,不能因为身体残疾而变成灰色,要让每一个孩子快乐每一天,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琳达叽里咕噜说了一通后,让人翻译给大家听,“所以,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来帮助他们,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丰富他们的内心,让孩子们快乐成长。”
“这个儿童家园取名‘梦琳’,琳是指琳达,梦就是指孩子们的快乐梦和幸福梦。”梦琳儿童家园法人代表韩高级说,“身为教师的琳达对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视,她认为不能只满足于让孩子们吃饱、穿暖,对这些病残孩子尤其要重视其自理能力、生活技能的培养,力求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实现自理、自立,减少政府和社会负担。多年来,琳达在这方面可谓是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早在2003年,琳达就和市福利院合作创办了给孩子们提供理疗和教育的康复中心,先后开设了7个特教室和1个多功能康复大厅。多年来,琳达通过自己创办的‘中国孤儿救援组织’网站,联络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的教育、理疗、育儿、医护及义工人员来到我市,对员工进行培训,为孩子们提供康复治疗和看护服务,共计达500多人次。”韩高级说。
梦琳儿童家园现开展两个服务项目,一是家庭式养护;二是内部学校,即梦琳希望学校。
市儿童福利院的7楼和9楼,分布着梦琳希望学校的11个教室。学校分为早教班、幼教班、学前预备班、小学阶段班。幼教班又分为小班、中班、大班,小学有一至四年级。目前在校孩子有80多个,除梦琳儿童家园和儿童福利院的孩子外,还接收了部分社会上困难家庭的病残儿童。
每一个教室的门上都张贴着老师和本班孩子的照片,孩子的照片下边附有姓名和出生年月。“你们看,刚一岁的孩子就进早教班啦。”“市民观察团”一成员停留在一个教室门口,仔细观看孩子的年龄,“最大的是2013年2月出生,最小的生于2014年4月。”
拼音、写字、算数、绘画、手工、唱歌、游戏,不同的教室内上着不同的课。有人看到一个孩子拿着一把勺子朝着一只空碗戳来捣去,问这是干啥,老师说这也是一道课程,是让因脑瘫而行为不协调的孩子练习自己吃饭。
在一间办公室里,琳达指着墙上一幅图表向大家介绍“办学模式”:这是所有孩子学习档案一览表,每个月的月初,老师给每个孩子制定包括语言、动作、手工、文化等方面的学习目标,月底进行评估,根据其进度再制定下一月的学习内容。
“对病残孩子的教育能做得这么具体、规范,实在不易。这不仅体现出爱心、耐心,更表明琳达对病残孩子教育的真心、细心。这是一所了不起的特殊学校。”“市民观察团”成员郭君说。
大家携手献爱心
“这个孩子叫贝贝,因先天性脊柱裂,9岁时还不会走路。来到‘鹰的翅膀’家庭后,琳达鼓励他在员工的引导下练习行走,现在都能骑电动车上街了。”韩高级拿出一些孩子的照片说,“琳达为像他这样的孩子专门开设了‘启明星技能教室’,教他们从洗衣、做饭、购物、使用电脑、乘坐公交车做起,现在他们都初步具备了一些独立生活的能力。”
走廊的墙面上,一张写满数字的大图表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工作人员说,那是琳达为募集资金设计的“爱心数字抽奖”图。为了照料这些孩子,办好希望学校,琳达聘用了23名保育员和20多位教师,而这些保育员和教师的工资及社会、医疗保险等都要靠琳达四处奔波去募集。近年来,因为世界经济不景气,再加上琳达身患癌症做了手术,一只眼睛患有黄斑变性,双脚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募集资金越来越困难,琳达为此忧心忡忡。
通过参观,“市民观察团”成员对琳达的爱心与奉献已深为感动。看到琳达的身体状况及梦琳儿童家园面临的困境,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将50元、100元、200元数额不同的善款投进了募捐箱。
“一个外国人都能全身心帮助我国残疾儿童,咱们自己更应该伸出手来。我们家去年被授予‘全国五好家庭’称号,但我感到做的远远不如琳达。我要带着全家人来这里向琳达学习,同时也为这里的孩子尽一分力。”市政协委员赵凤祯说。
“我跟琳达是同时站在焦作市志愿者服务市长奖领奖台上的,可跟她比起来,我感到自己做得太少了,我甚至感到惭愧。”曾获得“感动焦作十大人物”称号、市首届“志愿者服务市长奖”的张振粉在座谈中几次哽咽,“参观中,我的眼睛一直是湿润的,我被琳达的博大爱心感动得直想掉泪。”
记者注意到,张振粉在参观过程中不仅眼睛是湿润的,而且还满头大汗,几次扶着墙休息。经询问才知道,她是抱病忍痛参加这次活动的。原来,她4月8日在郑州遭遇车祸,昏迷了一天一夜,病情稳定后转回我市医院继续治疗。而她去郑州的目的,也是为我市困难儿童募捐。这次听说“市民观察团”要去看琳达,她不顾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而报名参加。参观中,她几次站立不稳,是咬牙坚持下来的。
“琳达的善举,深深震撼了我的心。我刚才已经跟几位企业家联系了,近期组织大家再来一次,通过我们的爱心接力,一起照顾好这些孩子;同时也给琳达以信心,让她知道还有很多人在跟她一起努力。”市人大代表刘宗华说。
座谈会上,大家难掩敬佩与激动之情,许多人边发言边掉泪。市朗诵与语言艺术学会副会长秦继利站起来,即兴赋诗一首:“在一个春天,我们见到了一位国际友人,她的名字叫琳达。这个名字很温暖,暖得像一束阳光,撒满孩子幼小的心房;这个名字很美,美得像一朵花,绽放在充满梦想与希望的儿童乐园……”
如果您也想为梦琳儿童家园增添一束阳光,为希望学校和“鹰的翅膀”养育家庭提供帮助,请拨打梦琳儿童家园爱心电话:(0391)3881233;邮箱:MengLinJia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