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供电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歌声传递正能量
“三查三访”提升服务水平
“跟踪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开展“助企降耗”活动
图片新闻
多举措确保 节日期间可靠供电
为电网穿上“防护衣”
线路巡检“飞起来”
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护航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5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歌声传递正能量
——记焦作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员工吕卫民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舞台上的吕卫民。 乔 桥 摄
 
   

  在工作中,他虽然是一名普通的变电检修工,但他发明的工器具已获得28项国家专利;在舞台上,他有着电力系统“帕瓦罗蒂”之美誉,曾经在“国网好声音”职工歌手大赛中摘得桂冠,还被授予“国家电网公司十大歌唱家”称号。他,就是焦作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员工吕卫民。

  “目前,不管是在社会上还是企业里,总有一些负面情绪,给大家尤其是年轻人带来不良影响。好的音乐充满积极向上的能量,我站在舞台上,就是希望能通过歌声把正能量传递给大家。”吕卫民如是说。

  追逐梦想不止步

  吕卫民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天生就有个好嗓子。小时候,由于受条件所限,他无法接受正规的音乐学习,就跟着收音机学习唱歌,当时他特别喜欢听《毛主席窗前一盏灯》《洪湖水浪打浪》等歌曲。

  真正接触音乐启蒙教育时,吕卫民已经20多岁。那是一次下班途中,他看到路边贴的音乐培训班广告后,心中埋藏多年的梦想一下被点燃,就赶紧按照上面的地址找到了老师。“一听我说话,老师就决定收下我,并让我学习民族和美声唱法。”吕卫民对笔者说。

  “当时由于年轻气盛,学了4年、拿了几次奖后,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就脱离了老师的指导,但很快我就发现由于基本功不扎实,越唱越不对劲儿,于是又跟着老师学了5年。”吕卫民感慨地说。

  通过9年的专业学习,吕卫民打下了深厚的声乐基础,他代表焦作供电公司、省电力公司多次参加华中电网乃至全国电力系统的歌唱比赛,屡获佳绩。

  “1997年,在一次全国电力系统歌唱比赛中,一位来自东北的选手唱得特别棒,我通过和她交流后,她把我推荐给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李科平。”吕卫民说。

  1999年,出于对音乐的热爱,36岁的吕卫民自费来到北京学习。为了不影响工作,他选择了走读,每周五晚上出发,周六上午上课,周日晚上到家。当时从焦作到北京需要坐12个小时的火车,而他在这条铁路线上往返了三载。

  其实,除了老师的指导外,吕卫民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他经常下班之后练习,一直练到深夜。学习美声唱法,必须要学习意大利语,一首咏叹调的歌词,他一节一节地抠,几百、上千遍地读和背,在这期间他终于理解什么叫“蚂蚁啃骨头”。

  通过在中国音乐学院的学习,吕卫民的歌唱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他可以一口气连续唱六七首男高音咏叹调。此时,站在舞台上的他已然是一个成熟的歌唱家。在一次表演中,一个全国顶尖乐团的负责人听到吕卫民的歌声后,在惊叹他电力工人身份的同时,直言他的水平可以直接到自己的乐团演唱。

  唱出电网人的精气神儿

  看过吕卫民表演的人都知道,他的声音流畅舒展、刚劲奔放、感情充沛,舞台气质潇洒大方、自信豪迈。“我喜欢唱豪迈的歌曲,这可能跟我的个性有关,也跟我们电网人的工作性质有关。”他说,“这就是我的表演特点,我就是要唱出电网人的精气神儿。”

  吕卫民在变电抢修检修一线工作了将近30年时间,总是在群众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赶到抢修现场,有时甚至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抢修。他说,没有点乐观精神、牺牲精神,就干不好这份工作。

  这份精神也被他融入到歌声中。2009年,在国家电网公司组织文艺汇报演出时,省电力公司选送了一首歌曲《祖国有我》。当时选了几个人唱这首歌,但是感觉都不对。后来,省电力公司工会的工作人员找到了吕卫民。

  在吕卫民和搭档的精彩演绎下,《祖国有我》好评如潮,成为国家电网公司职工之歌。2011年7月份,“国家电网之夜”在上海世博演艺中心举办,吕卫民用这首歌向各国人民展现了国家电网员工的艺术风采和精神风貌。

  “疾驰的车轮带我离开了温暖的家,在冰冷的线塔上,在瑟瑟的寒风里,明亮的灯光映出我雕塑版的身躯……”这是吕卫民创作的歌曲《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中的一段歌词,灵感来自他和同事的一次午夜抢修,那次他们在冬夜的杆塔上工作了4个小时,整个身体都被冻麻木了。

  因为爱的深沉,才能打动人心。感触于身边的工作,吕卫民自己创作了许多歌曲,除了《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还有《变电检修之歌》《快乐95598》《农电的情怀》等十几首歌曲,这些都是他和同事们的故事。当他唱给同事们听时,有人叫好,也有人沉默了。

  音乐带给吕卫民的,不仅是掌声,还有沉稳、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除了歌唱上的成就,他还是省电力公司系统首个拥有电缆技师和钳工技术称号的员工。“唱歌和变电检修都必须科学、严谨。艺术让我拥有很好的形象思维,很多东西在发明之前我已经能够想象出模型了。”吕卫民说。

  如今,他发明的工器具已获得28项国家专利。据他的同事介绍,吕卫民发明的工器具不仅实用,而且好看。例如,他发明的“10千伏电缆电层组合切刀”像一把手枪。

  采访手记

  采访吕卫民是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技术创新工作室,他剪去了标志性的长发,穿着工装,正在打磨零件。过去的一年,他又发明了一整套的变电检修工器具。或许他唱歌太有名,关注他技术创新的人很少,甚至有人以为他只会唱歌。“年纪大了,把舞台留给年轻人吧,我构思了很多技术创新项目,能够干到我退休。”吕卫民说。当然,他也明白,歌唱是他这一辈子不可能放弃的爱好,同时他也为有这样一个能让自己和他人始终感到快乐的爱好而自豪。

  (本报通讯员 乔 桥)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