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波,今天干的活心里有数吗?”5月9日,记者在河南能源焦煤集团鑫珠春公司副井口见到了刚刚上井的掘三区员工王桂波问到。
“那咋能没数。”王桂波脸上挂着煤灰,浑身上下最抢眼的地方就是微笑时露出的雪白牙齿,“算过了,今天这个班我能挣七八十元吧,加上回收的铁托盘、锚固剂,一根锚固剂2.35元,一块铁托盘5元,回收上来可都是‘加班’工资啊!”
“今天在03轨道煤柱下井19人,降低巷轨400毫米,长度88米,今天又要多加80多元的工资。”当日中午,刚刚完成下井任务的安监科科长贺福利正在算账。
“贺科长,又开始拨打你的‘小算盘’了。”
“不算不行啊,自己干的活心里得有准,月底开资才有底啊。”
一段工友的对话,说明该公司在精打细算过日子。
“现在煤矿经营形势不好,我们严格坚持‘效率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按照绩效取酬的薪酬分配体系,工资向井下一线倾斜,向脏、险、苦、累岗位倾斜,按业绩分配,按劳分配,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该公司董事长许成富说。
“怪不得现在王桂波为工资‘斤斤计较’,也难怪像贺福利这样的机关科长都开始打起了‘小算盘’。”
工资多少?看干活、看质量、看成本。
在职工眼中,工作就是过日子,就是自己给自己干,算着干、干着算,人称挣钱有“道”。
而在公司机关管理层眼中,人力调整催生的是管理方式的变革。“职工若想收入高,不仅得多干活、干好活,还得减支出、减损耗。”谈起效果,该公司企管科科长陈海军自豪地说。
据了解,今年年初以来,通过强化内部市场管理,该公司原煤生产成本同比降低15.22元/吨,煤炭产量同比增长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