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怀川人物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洋奶奶”的中国梦
聚族而居的“最美家庭”
堵住行政审批泛滥的“偏门”
财富观的差异
正视“乡路之痛”刻不容缓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5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聚族而居的“最美家庭”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据《焦作晚报》报道,我市“杜氏中医”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杜氏中医”家庭有兄妹5人,均已成家,他们决定永远不分家。至今,杜家3代同堂,20多口人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他们大力传承敬老爱幼、诚实守信、劝学上进、勤俭持家的家风,践行扶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数十年来,杜家婆媳、妯娌、姑嫂间从未拌过嘴、红过脸。对于这种生活方式,你怎么看?

  【观点1+1】

  @胜平王大头:桑梓留芳闾里夸,弦歌传誉到天涯;心中美德莹如玉,堂上亲情暖似霞;三世同描新愿景,九州齐唱好人家;千江春水千山月,一路东风遍地花。

  @我爱花园;当今社会,“家庭单元”呈现碎片化特点,“杜氏中医”能有这样的和谐家庭实属难得。和谐的家庭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为杜家点个赞!

  @好朋友-朋友好:杜家3代同堂,20多口人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家庭成员彼此关系融洽,和睦相处,难能可贵。我想,这是家庭成员人格魅力和家庭美德在起作用,好家风当世代相传,正能量当受人称赞。

  @钱飞君:好的家风取决于好的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培养出好儿女,家族自然会越来越兴旺,生活自然会越来越美好。

  @奥格了:看到这样的新闻着实让人感动。能获得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杜家的老人功不可没,老人的一言一行能对子孙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对于这样典型的新闻素材,希望媒体能深入采访,进行广泛宣传,促进焦作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心草芳菲:我们应当传承优良的传统美德,但不主张几代人同住一个院,同吃一锅饭。

  @怕羞的影子: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不一定要学着组成3代同堂的家庭。但要大力传承敬老爱幼、诚实守信、勤俭持家、扶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让中华民族的美德之花继续盛开。

  @秋泉12:杜氏之家,是个特例。特例不能效仿,因为杜氏之家是以传统中医为根基,上下齐心才能将事业发扬光大。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只要能做到上孝父母,下育子孙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才彰显贤孝之道!

  @射阳快报:这样三世同堂的和谐大家庭,既令人羡慕又很难复制。考虑到20多个家庭成员之间成长环境、价值观、生活理念等差异,这么多人能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可能真是另类的奇迹。

  @傲雪红梅123:这么多人在一起生活,家庭成员之间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有效化解矛盾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包容和理解。这是一个中医世家,中医讲究养生必养心,心情好了,身体自然就健康了。

  @宿松何晓: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组成细胞,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无数个这样的家庭来创造,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倾情付出。

  【下期话题】

  “老人营销”有新招

  5月15日,一辆载有46人的大客车在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境内发生坠崖事故。据了解,老人参加的活动名为旅游,实际上是西安相伴商贸有限公司以培训讲座为名,向他们推销保健品。当前,社会上有很多机构和公司以免费、低价等形式组织旅游推销活动,很多老年人对此乐此不疲,晚辈则无可奈何。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