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趣、含意最丰富的小说之一。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讲述了男主人公方鸿渐留学回国后,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遭受到的人生挫折,揭示了人生如围城这个深刻的哲学命题。
@心草芳菲:《围城》写于上世纪40年代,现在读来仍具有现实意义。不管是方鸿渐对生活、工作的苦闷,还是遭遇爱情婚姻的际遇,甚至对人生的挫败感,你都能在现实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让你有种没有活在那个年代,却真实地活在《围城》的剧情中。这就是《围城》百读不厌、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的魅力所在。
@龙腾四海112:社会原本就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既然人人都逃脱不了这座围城的束缚与磨砺,我们何不勇敢面对呢?要知道,我们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与其生活在阴影中无法自拔,倒不如勇敢战胜自己,让内心走出围城。
@老吕飞刀:《围城》应该是一部经典的爱情小说,但更多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演绎。书中“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段话不知影响了多少人,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爱情婚姻如此,现实生活不也正如此吗?确实,生活很简单,但你想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却很难。
@指尖上的沙:对《围城》中几位人物记忆犹新:方鸿渐表面的世故和内心的不甘、赵辛楣的明朗、孙小姐的阴柔和工于心计。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活在自己的围城里,囿于世俗和社会原因,每个人都想突破围城却又不得不活在现实当中,看别人都是城外,看自己都是城内。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城。
下期《微书评》栏目将向网友推荐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作品《红高粱》,广大网友如果对这本书有什么感悟和心得,欢迎参与讨论。
本报记者 王水涛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