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从医28年来,她专攻脑病的研究与治疗,挽救了广大脑病患者的生命。其中,她主持开展的“分期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和“电针治疗吞咽困难”科研项目,分别获得了焦作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并出版专著《实用中西医脑血管病学》。作为河南省中医脑病重点专科的学术带头人,她还肩负着市中医院脑病科冲击国家级重点专科这一项神圣使命,力争将该院的重点专科建设推向一个全新高度。鉴于其在中医脑病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2013年,她被评为我市第三批中青年名中医。她,就是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李凌云。
本期,“名中医与您有约”活动走进李凌云诊室,让大家零距离感受中医药的神奇魅力。
诊治脑病有绝招
走进市中医院门诊大厅,向东走北侧的第一个房间,就是李凌云的诊室。
5月18日上午,记者来到其诊室时,李凌云正在给一位中年女性诊断病情。
“上午头不痛,下午痛得厉害,甚至有时候痛得恶心想吐,而且还不能见风,一见风,马上就会头痛。”这名患者详细地向李凌云描述症状。
经过问诊、脉诊、看舌苔,李凌云很快就为这位患者开出了药方。
随后,一位年轻女性在丈夫的陪同下走进了诊室,她同样也被头痛所困扰,症状与前一位患者相似。
李凌云说,头痛因病因复杂、诊断困难、治疗有限,多年来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因此,在医疗界中才有了“病人头痛,医生头疼”这一说法。按照国际上的分类,头痛的病因有300多种,容易诊断不清、误诊和漏诊。在治疗头痛上,中医通过辨证施治,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开药方时,这位女性不愿意服用中药。最后,李凌云开了些中成药,让她服用。
此时,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正在诊室外候诊。等这位年轻女性离开后,老人的女儿才搀扶着老人走了进来。“最近,我父亲一直说半边脸麻,李主任,您看看这是咋回事。”这位老人的女儿对李凌云说。李凌云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判断,老人可能患上了脑梗塞。随后,李凌云让她带老人去作相关检查,一旦确诊后要马上进行住院治疗。
“在所有的脑病中,脑卒中的危害最大。脑卒中又叫中风,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中医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的‘三高’现象,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李凌云说,“中医治疗脑血管病要根据患者的个体体质差异和病症所处的分期,辨证用药,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效果独特。”由于其医术高明,如今,我市不少脑血管病患者都是慕名前来就诊。
疑难病症拿得下
“现在,我的病好多了。”在诊室里,一位小伙子对李凌云说。这位小伙子是河南理工大学的一名学生,前段时间他因口腔溃疡久治不愈而找到李凌云就诊。李凌云给他开了几服药后,病情大有好转。
“这种口腔溃疡是因为压力大、过度紧张引起的,与一般的口腔溃疡不一样,非常顽固。以前,我儿子上学时也得过这种病。经过中药调理,很快就治愈了。”李凌云介绍,“如果医生按平时的口腔溃疡来治疗,就很难治愈。”
采访中,一位中年女性穿着一件厚外套前来就诊。“她的病更特殊,非常怕冷,其实这只是她的主观感觉。她是一位抑郁症患者,不过一些症状表现在了身体上,在医学上被称为心因性躯体化障碍。”据李凌云介绍,这位中年女性不仅怕冷,还有心慌的症状,严重时无法入睡。一周前,这位女士前来找她看病,吃了几服中药后,心慌症状有了很大改善。
“这种病只有在精神上和心理上同时进行治疗,才能解除身体上出现的一些障碍。以前,她的病之所以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主要是一些医生忽视了神经症导致的躯体化症状,也称心身疾病。”
对待患者像亲人
接诊时,李凌云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十分耐心,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她总是有问必答。李凌云说,患者对医生很依赖,对自己的病症很谨慎,巴不得多问几句,让自己安心,所以即使再忙,当医生的也要有耐心。
在诊室里,一位老大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一边让李凌云给自己检查,一边拉着家常,其谈话内容涉及到李凌云家里的多名成员,看似就像亲戚一般。
“其实,她是我的一个老病号,我们已经认识十几年了。刚开始,是她的老伴因脑梗塞到我们科治疗,后来,她也因患高血压、脑梗塞等疾病来找我治疗。时间一长,她的家人我都认识,我的家人她也认识。所以,外人不知道的,都误认为我们是亲戚。”
其实,像这样被当成“亲戚”的患者,李凌云还认识很多。在该科,不少脑血管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在为这些患者治疗时,李凌云还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慢慢地,这些患者就会对李凌云产生依赖,感情都非常好。
“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多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只有这样,患者才会认可你、信任你。”李凌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