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季里,喝上一杯冰镇啤酒或饮料,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但是,你是否知道,此时湿邪可能已经悄然进入了你的体内。长此以往,要想祛除这些湿邪,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那么,夏季养生应注意什么呢?昨日,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内三科主任史国梅。
“夏季养生重在祛湿。古语云‘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意思是说,湿邪是造成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根本。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其实,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病症都跟湿邪、痰湿有关。”说起湿邪的危害,史国梅说。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体内有没有过多的湿气呢?”对于这个记者急于了解的问题,史国梅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方法是观察舌苔是否厚腻。因为,正常舌苔应该是薄白的,当舌苔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上有一层油腻状黏液的苔质时,为腻苔;苔质较厚,望之不能见底,为厚苔,这都表明体内有湿气。同时,全身乏力也是体内湿气过多的表现之一。湿阻的乏力具有‘困重’的特点,好像被湿毛巾裹住沉重而无力的感觉,因此中医上有‘因于湿,首如裹’之说。此外,还有纳呆便溏。这指的是容易胸口闷、胃口不好,稍微吃一点就觉得饱胀以及大便稀薄不成形,或粘腻不爽,或小便混浊不清、妇女白带增多、湿疹等。”
在夏季如何防湿、祛湿呢?史国梅进一步解释:“夏季少开空调或适当调高空调温度,不过量食用生冷食物,是防湿的关键。因为,中医认为,湿性属水,水属于阴,因此湿为阴邪,易耗伤人体阳气,尤其是脾阳。其次,就是饮食摄养宜清淡,忌油腻,多食营养丰富的蔬菜、瓜果之品。而山药、白扁豆、大枣、薏苡仁、冬瓜皮、玉米须、赤小豆、绿豆等食物,都有良好的祛湿功效。”
最后,史国梅特别提醒,虽然夏季容易出现因湿气重而影响健康的情况。但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不是每个人都会为“湿”所困,如果津液亏虚体质的人,大量食用利水渗湿的食物和药物,就会加重体内气血津液和阴阳的失衡,导致身体出现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