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阎河
时而揉捏,时而拍打,指掌并用,手法流畅……在市中医院康复科,看主任杨明军为颈椎病患者按摩,就是一种享受。当然,不仅仅是按摩,说起如何治疗颈椎病,杨明军说:“颈椎病在中医上也称作‘项痹’,我们科目前在治疗上通过采取推拿、针灸、拔罐、热敷、水针等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可以这么说,中医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
据介绍,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并无颈椎病这个病名,但其症状近似于中医的痹证、痿证、头痛、眩晕、项强等。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就对痹证进行了记载,并把痹证分为筋痹、骨痹、脉痹、肌痹和皮痹,其中包括了颈椎病的内容。
“对于颈椎病,中医根据不同的病因、症候,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尤其‘内外并重’的治疗原则,有别于西医的治疗方法。即,不仅注重局部的整复错位、松弛肌肉、伸展筋脉,还注重疏通经络、调节内脏的整体康复。”杨明军对记者说。
接着,杨明军又对颈椎病的种类进行了解释:“由于颈椎病的症状比较多,中医在治疗的时候,往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来确定与之相关的治疗方法。因此,了解颈椎病的不同类型,对于治疗疾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中医对于颈椎病的辨证分型主要有落枕型(或称颈型)、痹证型(或称神经根型)、痿证型(或称脊髓型)、眩晕型(或称椎动脉型)、五官型(或称交感神经型)等,其中以落枕型及痹证型最为多见,而痹证型还可详分为疼痛型、麻木型、萎缩型。”
看着记者对颈椎病十分感兴趣,在为患者按摩完后,杨明军带着记者边参观边介绍。“针灸疗法是治疗颈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我们科目前开展的有电针、温针、隔药饼灸、竹罐法、穴位激光照射、穴位注射等,疗效非常好。”他指着一位正在进行针灸治疗的患者说。在一间治疗室,杨明军让医生拿出很多种口径不一的拔罐器具,有瓷罐、玻璃罐、竹罐等。“拔罐,是通过燃烧、蒸煮或抽气的方法,使罐内形成负压,吸拔在人体颈项肩背及肢体有关穴位上的一种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经脉、络脉、经筋的气血运行,起到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的作用,对颈椎病有着缓解疼痛的作用。”杨明军拿起一个竹罐说,“另外,我们还有穴位注射、中药熏蒸、按摩整复等多种方法,任何颈椎病患者都能在我们这里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