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玲
编者按 市人社局群众来访接待室成立以来,协调有关科室解决了大量信访疑难问题,用真诚服务感动了一批信访人,也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从本期起,本报将陆续刊发接访人背后的故事,敬请关注。
樊杰,市人社局群众来访接待室一名普通工作人员,近日,被省人社厅命名为全省信访维稳工作先进个人。
“作为一名女性,樊杰擅长沟通,服务热情,‘进门一杯水’是她接待群众的习惯动作。不管信访人有多不平静的情绪,只要一进门,就会被工作人员的笑脸服务所感染,首先让一个座,再递上一杯热茶,让办事群众的委屈、怨气在这里得到释放和倾诉。”5月19日,记者在市人社局采访时,该局群众来访接待室负责人张伟如此介绍樊杰。
一杯水事小,但背后折射出对待来访群众的一片真情。
“学会倾听是我信访接待的第一课。去年我市‘两会’召开前,在我刚到接待室上班的第三天,中站区的一位崔女士来到接待室,要求解决丈夫因车祸死亡的丧葬费、抚恤金、遗属补助问题, 情绪非常激动。”樊杰对此事印象深刻,“我给崔女士先倒了一杯热水,坐下来开始倾听她的叙述。她爱人失业后办理了人事代理,刚补缴10年的养老保险费不久,2010年4月就在一次车祸中死亡,留下她和3个孩子艰难度日。我心里非常难过,但是按照国家政策规定,2011年7月1日之后死亡的参保人员才能享受基金支付的丧葬金和一次性抚恤金,之前未达到退休年龄死亡的职工,由原单位支付丧葬费、抚恤金、遗属补助。她爱人因无就业单位,无法享受这一待遇,我只能听她倾诉,并耐心解释。”不知不觉到了下班时间,临走时,崔女士说身上连坐公交车回家的钱也没了,樊杰掏出10元钱并送她到电梯口。
去年9月的一天,崔女士带了一大袋金黄色的柿子再次来到接待室。“妹子,我的事虽没办成,但和你聊聊心里舒服多了。这是我刚在山上打的柿子,专门挑了一些带给你吃,还有上次你给的10元钱还给你。”一进门,崔女士手里拿着皱皱巴巴的10元钱塞给樊杰说。“姐,这钱我不要了,你摘柿子也不容易,还是带回家给孩子吃吧!”在推让中樊杰流出感激的眼泪,转身从包里拿出300元钱说,“开学了,回去给孩子买点文具、书包,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工作中也有受委屈的时候,但樊杰坚持用一颗真心和来访群众打交道。有的来访人诉求不合理或没有全部满足,就拿接待人员出气,但樊杰始终骂不还口,一边耐心听一边续热茶,始终笑脸相送。一杯水有时也会产生神奇的力量,有的信访人回去想明白了,又专门跑来道歉,这让樊杰倍感欣慰。去年,该局群众来访接待室受理信访件办结率、答复率和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回顾过去的一年,樊杰和同事一起,品味了信访接待的酸甜苦辣,享受了信访服务的苦中之乐,也获得了信访群众的理解和赞许。
“信访群众是一个困难群体,他们有困难需要帮助,有心结需要解开,有权益需要维护。”樊杰承诺,“群众的事就是我的事,群众的诉求就是我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在政策上更多考虑职工的实际需求,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多解决一些信访难题,用贴心服务,向群众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