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全国各地由于不文明驾驶而引发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社会治安违法行为等相关视频,在网络上不断传播,“路怒族”也随之成了全国舆论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月初,公安部交管局表示,将针对“路怒”引发的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严格依法追究“路怒症”的违法责任。随后,各地公安交管部门积极行动,对“路怒”驾驶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倡导文明驾驶、严惩“路怒”行为的高潮。
那么,我市存在哪些“路怒”行为?这些行为又将引发怎样的严重后果?市民开车如何避免“路怒”行为发生?近日,记者就我市常见的“路怒”驾驶行为进行了调查,并对公安交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
市人民路与塔南路交叉口是我市高峰期较为拥堵的十字路口,上下班时间车流量较大,违规变道、加塞儿等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十分常见。记者在该路口西南角蹲守后发现,由于高峰期排队等候红灯的车辆较多,一个绿灯的时间又不能使车辆全部通过,一些从西向东行驶的车辆不愿意等候第二个绿灯,就把车辆停在离路口较近的右转道上,等待直行灯变为绿灯后,伺机强行向左变道,加塞儿到直行车辆的队伍里,影响直行车辆的正常通行,同时也极易造成擦碰、追尾等交通事故。
在位于市建设路上的市博物馆门口,记者看到许多车辆由西向东从万方桥上行驶下来后,并没有观察后方是否有直行车辆,而是连续向左并线至左转道上,很容易插到后方正常行驶的直行车辆的队列中。
记者在政二街与人民路交叉口等路口蹲守时发现,我市部分十字路口的右转灯时刻保持常绿状态,但右转道同时也可以直行,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两种不文明驾驶行为的发生,从而引发“路怒”行为。记者观察后发现,一种情况是一部分车辆在直行灯刚刚由绿变红后,排队等候直行的车辆并不多时,就把车停在了右转和直行公用道上等待红灯,在排队等候的50秒时间内,影响了大量的右转车辆正常通行;另一种情况是排队等候红灯的直行车辆较多,且红灯还有不到10秒就将变成绿灯时,后面的直行车辆站在右转和直行公用道上等候,排在后面的右转车辆不断鸣笛,造成了恶意鸣笛的不文明驾驶行为。
记者调查后发现,我市的“路怒”驾驶行为大多发生在十字路口,主要是违规变道、违规加塞儿、恶意鸣笛等,并且成了我市较为常见的道路交通不文明驾驶行为。
“不文明驾驶行为是非常不安全的,在市区道路发生时,可能会引起小的刮碰、追尾,影响道路交通的正常通行。在环城快速通道上行驶时,由于车速较快,极易引发恶性交通事故,甚至威胁到机动车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市公安交警支队勤务科民警何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在不文明交通驾驶行为发生时,当事双方都存在“路怒”倾向,就很有可能在相互恶意别车后,形成较为恶劣的语言或肢体冲突,较为严重的还有可能造成社会治安违法行为。
何强说,驾驶员在驾驶机动车时,造成“路怒”的诱因很多,包括驾驶员心情沉闷、烦躁、精力不集中等,想要杜绝“路怒”行为的发生也很简单,只要人人文明驾驶,在行车过程中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就可以避免。
何强同时提醒,一些本身脾气较为急躁的驾驶员在自身心理压力过大、心情烦闷等情况下,尽量避免独自驾驶机动车,以免因“路怒”造成不良后果,危害他人和自身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