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放假一天,凑上周末,可以连续休息三天。我决定回老家一趟,看看80多岁的老母亲。母亲前两年患了一次脑梗塞,留下一些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近一年,母亲经常说,我的身体快不行了……让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心里也时常惴惴不安。
母亲在大姐家住,我就直接赶到大姐家。见母亲精神矍铄,说话声音响亮,脸上写满了笑容,我也就放心了。她们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说着生活的趣事、乐事。我开了三个小时的车,身体感觉有些困,就站起身,到外边活动一下筋骨。
大姐家的胡同东边是一片树林。这一片树林,我还是比较熟悉的,上初中的时候,经常在这里读书、背题、散步。刚走到树林边上,土堆上面的两棵槐树就映入眼帘,树枝上白花花的,像一串串白色的珍珠。第一感觉告诉我,那就是槐花,久违的槐花。在我的记忆中,至少十几年没有捋过槐花,没有吃过自己蒸的槐花了。一阵风裹挟着淡淡的槐花香迎面吹来,沁人心脾,一种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童年、少年时对槐花的记忆,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徐徐展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农村的生活还比较拮据,家家户户都喜欢种棵槐树,因为到了春夏之交,槐花不但好看、好闻,而且还好吃。随便派个小孩爬到树上,挎个小篮子,捋些槐花,大人用清水淘洗两遍,配上一把白面,放在锅里蒸一下,把倒碎的蒜汁泼在蒸菜上,放上盐和醋,在大腕或者小盆里一搅和,就是一顿可口的美味。听老人们讲,在饿死人的那个年代,树皮都被人吃了,槐花自然就是人人争而不得的佳肴。时代进步了,人们的想法也在变,现在的农村家里种槐树的少了,一般会选择种梨树、核桃树、柿子树等,房前屋后会选择种一些泡桐树、杨树等速生树木,因为这些树比槐树长得快,经济效益更好一些。
返回大姐家,取个高杆,便开始采槐花。说是高杆,实际上不准确,因为高杆上边还绑了一个铁钩,这种工具在农村很多家户都有。家人知道我要捋槐花,便拎着大兜小兜走出来,看着我的“战果”,爱人也是满脸的灿烂。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对槐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十岁左右的侄女更是欢天喜地,嘴里喊着:“我要吃槐花,我要吃槐花。”
我把高杆扔到一边,蹲下来,便开始下一道工序——捋槐花。左手拿树枝是要十分小心的,因为槐树和其他树枝不一样,它的树枝上长着些硬刺,和玫瑰花枝上的刺极为相似。右手可以选择一串槐花,从根到梢一捋,一颗一颗的槐花便充满整个手掌,顺手扔在准备好的兜里,就完成了任务。我选择一串比较好的槐花,顺势往嘴里一塞。起初感觉凉凉的,随着牙齿的不停咀嚼,槐花的清香和甜味便迅速充盈了你的嘴巴。尤其在肚子饿的时候,那种感觉会更好。现在虽然吃不出少年时的那种感觉了,但是触景生情的体验也是蛮幸福的。
近两天刚下过雨,树林子的地皮还有些潮湿,绿绿的苔藓一片一片的,脚踏上去软软的,那种感觉就像是踏上塑橡胶跑道,感觉很爽;太阳从树的缝隙中倾泻下来,没有那种火辣辣的感觉,照在身上暖暖的。远处,农民在麦地里忙活着。我心里倒有一分窃喜:不虚此行,意外收获了些槐花。
忽然记起,微信圈里的一句话:三十多年前,穷人缺吃少穿,吃槐花、挖野菜;三十几年后,富人们大鱼大肉吃腻了,找槐花吃、寻野菜吃。如果对号入座的话,我一不小心被划进了富人的行列。俺知道自己还不属于富人。但是,像今天这样,偶尔回望一下自己人生路上曾经的风景、有趣的故事和美丽的情愫,不仅可以缓解前行路上的疲惫和辛苦,更能让人感受到现在生活的厚度和幸福。
这也是捋槐花捋出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