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山路那边走来,洁白的衣服,恬谧的慈祥,银亮的药箱,鲜红的十字,犹如游历凡尘的天使……”用这句诗来形容李洪庆一点也不为过。作为沁阳市西万镇卫生院副院长,他在此工作了25年。今年47岁的他,把大好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乡村卫生事业,把一腔真情爱心贡献给了乡亲们,弯弯乡路洒下了他艰辛奔波的汗水,阡陌交错的田野留下了他不辞辛苦的身影。
1989年,李洪庆从洛阳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西万镇卫生院工作。当时的卫生院医生少、病人多、条件差。但他没有退缩,而是调整心态,起早贪黑,埋头苦干,理论结合实践,刻苦学习钻研,短时间内便独当一面。2004年,因工作突出,他被提拔为西万镇卫生院副院长。
作为乡镇卫生院的副院长,他深知医学理论与实践联系的重要性。因此,他十分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1992年,医院安排他到沁阳市人民医院外科进修,他充分利用这次宝贵时间,主动放弃节假日和夜班休息时间,尽可能多地接诊病人,参加手术,不断拓宽知识面,丰富临床实践经验。进修一年间,他参与完成外科手术500余例。回院后,在上级医院医生的指导下,他克服困难,在西万镇卫生院顺利开展了肝破裂修补术、阑尾手术、静脉曲张、胃穿孔修补术等难度较高的手术。2000年,他再赴焦作矿务局医院外科进修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当年回到医院便开展外科四肢骨折内固定等手术病例逾100例,且无一例差错事故。
李洪庆心中牢牢记着两个字“责任”。他说,医生,任何时候都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对病人负责,对医院负责,对自己负责,如果没有责任感,就胜任不了这项工作。2002年的一天深夜,时钟已近23时,医院来电话说一个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出现异常情况,需要他马上赶回医院会诊。外面风雨交加,但病人的安危却深深牵动着他的心。他没有迟疑,穿上雨衣骑上自行车就赶往医院。待处理完病人的问题,已经是第二天凌晨2时,身心疲惫的他只好在值班室临时休息一下,因为早晨又有一批新的病人等待着他去处理。
2010年年初,一个外出打工的病人因为腹股沟斜疝特地从打工城市赶回西万镇卫生院就诊。李洪庆根据其病情,决定为病人采取无张力修补手术。这时,病人将一个红包硬塞进他的口袋,面对无法推却的热情,也为了宽慰病人,他只好暂时保存。手术治疗好后,他主动和病人沟通,向这位患者退还了红包。
25年来,李洪庆用坚守诠释了医者仁心,用真情为乡村卫生事业谱写了一曲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