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韩笑)在春夏交替之际,病毒细菌繁殖正旺,这个时候特别容易诱发流感等疾病,但是如果出现咳嗽、低烧,尤其是午后潮热、心烦等症状,那你就要提高警惕了,这很有可能是一种慢性传染病——肺结核。肺结核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呢?如果已经感染了肺结核该如何治疗呢?5月28日9时,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五科主任孙建民做客本报网络直播间,就肺结核防治方面的相关知识与网友们进行沟通交流。
节目中,孙建民为网友们详细讲述了肺结核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播性疾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健康人群吸入了飘浮在空气中的结核菌就有可能感染肺结核。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午后低热、乏力等。如出现咳嗽、咳痰2~3周,同时痰中带有血丝,就极有可能是得了肺结核病。孙建民讲到,我国的肺结核病流行情况比较严重,但通过规范治疗,95%以上的肺结核病人是可以治愈的。肺结核的疗程一般不少于6个月,治疗过程中要按时服药,千万不能在症状好转后停药,这样容易治疗后复发或产生耐药,一定要坚持全程治疗,彻底治愈。孙建民建议,肺结核患者治疗的同时要注意合理饮食,要补充蛋白质,多吃含有维生素A、C及钙质的食物,多饮水,经常吃菌类食物。如果家中有肺结核病患者,一定要经常开窗,保持室内通风。市第三人民医院被认定为我市唯一一所承担肺结核病人住院救治工作的医院,有庞大的传染病专业专家队伍,临床经验丰富,诊断技术位于省级医疗机构前列。
广大读者和网友想了解详情,可登录焦作网www.jzrb.com进入网络直播间,或关注焦作网微信公众号收看本期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