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小豹
当前,假冒伪劣行为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违法行为复杂多变,给执法打假带来了更大挑战……面对各种问题,市质监局稽查支队立足执法为民、执法惠民,为维护广大群众利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那么,市质监局稽查支队在打假治劣服务经济发展过程中又是如何做的呢?5月28日,记者到市质监局稽查支队进行了探访。
打假保名优
我市一家特光照明公司生产的照明灯具畅销全国各地,随后,该企业在一些省市发现了假冒伪劣产品,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和效益。于是,该公司向市质监局稽查支队举报,希望稽查支队能帮他们铲除假冒伪劣产品,维护其合法权益。得知这一情况,市质监局稽查支队立即安排2名执法队员转战多地,与当地工商、质监部门联系,成功端掉了制假黑窝点,维护了企业的利益。
工作中,市质监局稽查支队把建立打假维权长效机制、保护名优企业健康发展摆到重要位置,促进打假保名优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该支队积极与企业建立联动机制,每个大队分包一个县市,主动与重点企业、名优企业加强沟通协作,收集名优企业的维权诉求,增强打假维权合力。同时,根据企业的诉求,该支队成立专项服务小组,建立沟通平台和联络机制,与名优企业联手共同打假;加强跟踪服务,定期、不定期走访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质量纠纷,并积极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与时俱进,创新打假思维;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寻找发现行业“潜规则”,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针对打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组织研讨,改进工作机制,提升打假保名优效能。
服务八贴近
贴近重点企业、贴近名优企业、贴近重点工程、贴近“三农”、贴近经济转型、贴近招商引资、贴近群众生活、贴近舆情民情。一直以来,市质监局稽查支队将服务理念贯穿于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
其中,在贴近重点企业和名优企业的服务中,该支队帮助企业查找管理漏洞和隐患,摸清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倾听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善行政执法的方式方法;围绕南水北调建设工程、郑焦铁路建设工程等重点工程,主动入位,从原材料进货到计量认定,从特种设备安装调试到相关产品3C认证,逐一做好“把关”服务;加大对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执法打假力度,积极组织执法人员、技术专家和相关企业组成下乡服务队,帮助农民辨别真伪、分清好坏,引导农民购买使用正规企业生产的优质产品;组织人员对全市化肥厂进行执法检查,有力地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利剑斩“毒瘤”
以“三大安全”为重点,以大案要案查处为抓手,以依法行政为根本,以严格考核奖惩为保障,该支队始终将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以及产品质量多发的领域作为重点严查重打,把执法打假工作寓于我市经济发展的大局之中。
该支队先后开展了以白酒和葡萄酒为重点的酒类及其他食品打假战役、农资打假战役、儿童用品打假战役、建筑用砖和钢筋以及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打假战役、汽车制动液打假战役5个战役,让“质检利剑”再一次斩向阻碍经济发展的毒瘤。
“我们还积极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政风行风评议员、媒体记者、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到我们的执法打假活动中,共同维护经济环境,共同传播正能量,让假冒伪劣产品无处藏身。”市质监局稽查支队队长桑瑞兴说。
上图为市质监局稽查支队执法人员在我市一家超市进行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检查。
本报记者 高小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