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阳城丨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直面苦难的底层书写
一帙旧家谱
松树的风尚
以少年之德构筑中国之美
微信圈里的爱心接力
带孩子参观别墅 不是“礼物”是“毒素”
感召的力量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话题】
微信圈里的爱心接力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这是一场由微信引发的爱心传递:还未等到花季绽放,在焦求学的14岁滑县女孩杨尚攀,就被白血病病魔摧残倒下了。父亲杨林奎将孩子的病情发到微信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短短时间就有60多人捐款上万元。目前,爱心人士和爱心捐款还在不断增加。

  【观点1+1】

  @怕羞的影子:微信虽“微”,但在传递社会正能量上,作用却很大。期待爱心人士的爱心捐款让杨尚攀战胜病魔,好好活下来,将来能够回报社会。

  @暖暖小月儿: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利用好现代交流工具,可以获得较大的影响力。我们身边的大爱人士借助微信朋友圈奉献爱心,帮助有需求的人士,这是一个成功案例,大爱无疆,爱心满满。

  @悠然阿朵:社会不乏爱心,爱心需要凝聚和传递。捐款是经济上的支援,更是精神上的鼓励。杨尚攀,有那么多好人为你加油,希望你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龙在吟:新媒体,就应该关注普罗大众的民生,传播正能量。人间有真情,网友有真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射阳外来妹:一是微信圈虽然有欺诈,但并不可怕,还可以救人;二是焦作人有爱心,普通的求援信息很快传遍整个焦作,并让大爱传播全国。

  @秋泉12:因病而陷入绝境,是不少不幸家庭无法承受之痛。如何改变这样的境况?除了社会民众要伸出援助之手外,还要拷问一下红十字会等相关机构,该这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部门伸出援手时,为什么总是缺席?

  @蔡甸王启东:对付白血病,上万元的捐款应该远远不够。一场大病能击倒一个家庭,有爱心人士捐助当然好,但更应建立一个全民大病医保体系,使更多的人受到庇护。

  @奥格了:期望孩子的父母能用好每一笔爱心善款,并向媒体和民众公布善款使用情况,接受媒体和民众的监督,不要辜负了民众的一片好心。

  @心草芳菲:微爱心渐入佳境,带给女孩生的希望,再一次彰显了爱的力量。希望公益慈善部门协助开展好爱心捐助活动,合理透明地用好善款,让善款用得明明白白。

  @文明焦作地税:网络微公益是网络社会正能量的爆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展现的平台,需重视的是规范和引导,避免好人好意被滥用。

  @彭羲:现在非常理解那位父亲,白血病的医疗费是个无底洞。短短时间汇聚了那么多的善款,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有爱的社会。让我们行动起来,救救花季少女,击败病魔!

  【下期话题】

  骗局就在你我身边

  据《焦作晚报》报道,6月1日,市民孙女士接到了所谓“警察”打来的电话,险些掉进骗子的陷阱。如果你突然接到“警察”打来的电话,并能将你的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说得一清二楚,你可千万得提高警惕,因为接下来对方会编造各种理由,诱骗你汇钱。对于防范骗局,你有什么好建议?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郭 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