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广东省清远市有一群家长,专门带着孩子去参观一套售价400万元的度假别墅,以此来激发孩子的成功欲望,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要努力学习,要有奋斗理念与财富意识,长大后才能成功,才有能力购买豪华别墅。
(据6月1日中国青年网)
在参观别墅过程中,家长为孩子幼小的心灵灌输这样的理念:财富代表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一个人成功的标志。只有从小努力学习,树立财富理想,长大了才有机会成为富贵一族,才有能力购买度假别墅。这不就是古代“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现代升级版吗?在六一国际儿童节之际,这不是送给孩子们的“礼物”,而是在他们的思想中注入“毒素”。
不可否认,财富能代表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但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志。成功包括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只要一个人根据自己的目标,不断地去奋斗,体现出自我价值,无论结局如何,都是成功的人,某种意义上说,成功是一种人生历练。52%的美国人认为,人一生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拥有多少财富,而是看当他面对生活困境时展现出来的不屈精神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
追求财富没有错,这也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具有的理念。但将财富追求作为孩子成功的唯一动力,则是拜金主义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逆袭”。尽管社会追求在当下呈现多元化,但我们必须留住自己的“根”,这才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动力之源。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主宰,如果他们崇拜利己主义,为取得财富而不择手段,为谋取地位而剑走偏锋,对慈善事业漠不关心,社会无疑会变为废墟和荒漠。
要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就必须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当媒体用各种方式阐释成功的时候,请注重精神层面的解读,不要过于关注财富的多少,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远离铜臭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