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睡莲无声花有情
有一个女孩曾经来过
《往事随笔》的心灵启示
收 麦
麦子黄了(外一首)
书非买不能读
小城婚事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往事随笔》的心灵启示

作者:□向 荣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往事随笔》是李致先生在视力日渐衰弱的状态下、积二十多年之功倾力写成的随笔体回忆录,包括《四爸巴金》《铭记在心》和《昔日足迹》三卷本,由天地出版社出版。从进步学生到地下党员、从忠诚率直的共青团干部到稳健进取的文化官员、从文艺爱好者到勤奋的作家——李致多重的社会身份和丰富的生活实践,不仅使他的个人叙事与社会的历史变迁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同他那一代革命者的历史命运血脉相连,从而也使全书具有了典型意义,成为一代革命知识分子坚持理想不断奋斗的心灵史和成长史。

  新世纪以来,历史书写进入公共视域,获得了全社会的重大关切。但历史书写如果只有教科书式的高头讲章或宏大叙事,历史的丰富性和社会的复杂性将会失之简单,许多真实生动的历史细节和人性变化也会被忽略和遗忘。李致曲折丰富的人生经历使他自觉地选择了个人化的历史书写。但他的著述又不只是作为亲历者的个人叙事。更重要的是,他已将个人化的历史书写,作为一种抵抗遗忘的历史使命和还原真实的责任担当。“于人于己于事,务求真实,不对事实做任何加工”,便成为李致书写历史、追忆往事恪守的基本原则,并认真践行到每篇文章的写作之中,从而在总体上形成一种秉笔直书、言简意赅的质朴文风。

  在此基础上,李致的往事回忆和历史书写更关注的是人在历史风云中沉浮起落的个体命运,以及人在直面艰难命运时的心灵颤动和人格力量。《我的引路人》和《大姐,我叫了你半个世纪》以一种沉郁悲悯、内敛蕴藉的崇敬情怀讲述了两个女人的革命生涯。一个是他的入党介绍人、一个是“破晓社”的战友。她们在新中国成立前怀抱理想投身革命,为共和国的成立和建设作出了卓著贡献,却在1957年因为讲了真话、提了意见而蒙受冤屈、被打成右派撤了职务。但长达几十年的沉重苦难并没有摧垮她们的革命意志和人生信念,她们不改初衷、坚强地生活,终于等到了平反的那天。后来当她们罹患重病、生命垂危之际,仍然保持着不向命运屈服的达观精神和人生信念,令人扼腕而生敬意。而在《往事随笔》一书中,像她们一样直面人生且坚强高尚、历经沧桑又矢志不移的革命者和文艺家,还有洪德铭、王竹、戴云、刘绍棠、龙实等人。面对他们坎坷的人生命运和崇高的人格境界,李致不无沉重地写道:“他们留下很多东西,最重要的是留下了这代人的思想品质和人格力量”。而作为见证人的作者,他的历史记忆和真诚记述也使一代高尚者的形象从此活跃在珍贵的文字中,成为后来者永远的记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