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言)6月1日,78岁的张龙老人将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送到市人民医院。握着该院党委书记李中东的手,张龙连连说:“感谢人民医院的担当,让我再活了一次。”
这还得从一台特殊的手术说起。今年4月,张龙因头部严重眩晕到市人民医院看急诊,被诊断为左侧椎动脉完全闭塞、右侧椎动脉重度狭窄,随时会危及生命,该院神经内科一区给出的治疗方案是做全脑血管造影及右椎动脉支架置入手术。
手术本身难度并不大,但风险极高。张龙高龄,曾做过心脏搭桥手术,有左束支传导阻滞、哮喘、高血压等病史,麻醉风险极高,并且孤身一人在焦作居住,因特殊原因没有亲属签字同意做手术,手术过程出现意外怎么办?醒不过来成为植物人怎么办?瘫痪了怎么办?后续治疗怎么办?贸然做这个手术,谁来承担责任?
张龙迫切想做手术,对医生的顾虑他非常理解,多次找到医生表示风险自担。担心医院不给做手术,张龙一度情绪低落,有几天连饭都吃不下,人也消瘦不少。一次大查房,看到神经内科一区主任郑献召走进病房,张龙掉泪了。这让郑献召内心很受触动。一个正常人,希望通过个人努力和医院配合赢得治病机会,这种想法和做法难道不值得尊重吗?一个生命承担的风险,难道不比手术要承担的风险大得多吗?如果医务人员一味从安全出发或是从自我保护的角度去做事,也有悖于医生天职和基本职业要求。那一刻,他下定了决心:做!该院领导听完后拍板:全力支持!
围绕这台手术,该院相关科室迅速投入工作。该院主管副院长靳双周坐镇指挥,麻醉科、介入科反复了解病例,多次参与病例讨论,医务处、法制办、党办积极主动作好各项服务。
得知医院同意给自己做手术,张龙喜出望外。思前想后,不忍心医院为自己担这么大的风险,老人主动到市公证部门对此次手术作了公证。5月13日,张龙的手术原本只需要两名医生参加,神经内科一区七名医生全部到场,麻醉科主任张占军带领麻醉师徐冰、张帅全程保驾护航。手术非常成功,张龙术后恢复良好。
谈到这台手术的前前后后,郑献召说,虽然公证给手术上不了安全锁,在医患纠纷面前起不了多大作用,但老人的理解让我们很温暖,也很惭愧。张龙说,医生、护士工作压力非常大,需要社会更多的理解。医生和病人互相尊重、信任、理解对方多一些,才能沟通得更充分些,医患关系也会更和谐。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