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河南高考严防违纪
省信访局调研组莅临我市调研
科学调度 精心组织 强化服务 确保安全
新乡市政府考察团莅焦考察
图片新闻
深化党建制度落实 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今天有阵雨 收麦防影响
勇担当医院冒险救治 真理解病人主动公证 特殊手术诠释和谐医患
刘金玉:“抠”出来的人生高度
今日看点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昨日《光明日报》第四版刊发通讯
刘金玉:“抠”出来的人生高度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崔志坚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初夏,站在河南能源化工焦煤集团九里山矿北望,茂密的树梢连着巍峨的太行山。走进刘金玉26年的矿工人生,记者深深感到,他那瘦瘦的身板、1.72米的身高不输挺拔巍峨的高山。

  说刘金玉“老抠儿”,得从他26岁那年调到供应处工字钢修理车间后看到的一个现象说起。

  那时,每天早晨都会有人背个布袋,来到矿车停车场,把刚刚升井的矿车里不起眼的废料搜罗干净背走,回去当废铜烂铁卖钱,装进个人腰包。这样的现象,在当时一些国有企业,并非个例。

  得知内情后,刘金玉没吱声。他悄悄准备了一辆平板车,清早起床,抢先到车场,把车上、地下沾满煤灰的螺丝、螺母、半截管子、断裂的管卡、挂着道钉的夹板、碎角铁和钢筋头等,一股脑儿全捡进车里,拉回去堆在班里的料场上,然后再进行分类,用煤油浸泡除锈、焊接、套丝,更新后送回井下复用。

  26年来,这“抢”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检验,这“捡”承受了企业发展起起落落的考验。

  “你要是以为老刘只会在废品堆里抠,就大错特错啦!”九里山矿党委书记、矿长郑保川说,“技术革新,他抠得更紧。”

  “这就是刘师傅设计发明的立式单体柱试压架,别看它不起眼,一次可试压40根,效率比原来提高了10倍,不但省时、省工,安全性能也大大提高。”单体柱修理车间员工杜金荣自豪地介绍。

  从3000道题中抽取100道题,每月一次的岗位知识考试,矿上规定,50岁以上的员工可以免试,但刘金玉主动要求与年轻人同试,常常得100分,偶尔一次得98分,他都懊恼不已,总要“抠”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就这样,刘金玉“抠”出了技术革新50多项,其中28项获焦煤集团科技创新成果奖。他也连续12年被评为焦煤集团“岗位标兵”。

  老伴常合民已经从矿上退休回家,她对刘金玉的“抠”体会最深刻:“以前不满意,后来没脾气,现在配合很默契。”因为刘金玉常常在班上打电话调动她去买个小配件,她成了11人的刘金玉班的“编外成员”。

  刘金玉属于“工二代”,父亲当年逃荒到焦作成了一名矿工。迫于家庭兄弟姐妹多,刘金玉小时候常常带着妹妹到集市上捡西瓜子,洗净晾干,拿去卖了挣学费。但曾经的贫困似乎并非刘金玉“抠”的解释。现在,唯一的女儿也出嫁了,刘金玉两口子也早搬进了90多平方米的房子。性格腼腆的刘金玉常说的两句话是:“小瓜子能解决大问题”“没有技术,拿啥去作贡献。”

  “这样‘抠’是宝贵的品德,也是难得的品格。”焦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谢述新深有感触地说,“刘金玉的品格迸发出的力量,是企业的希望,也是民族的希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