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焦铁路开通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前世今生话“新月”
太焦铁路:太行天险变通途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6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焦铁路:太行天险变通途

作者:本报记者 王水涛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列车飞驰在太焦铁路线上。 本报记者 陈作华 摄
  穿山越岭运煤忙。 本报记者 陈作华 摄
 
   

  豫晋两省以太行山为界,山水相依,交往密切,相融共生。太行山中多东西向横谷,这也成为豫晋两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重要咽喉通道,被称之为太行八陉。

  但这古老的通道显然不能满足两省人们的出行需要,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巍巍太行山俨然成为横亘在豫晋两省之间的天然屏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太焦铁路横空出世,使太行天险变通途。

  几经波折的太焦线

  太焦铁路,跨豫晋两省,从山西太原经晋中、长治、晋城至河南焦作,设置站点49座,全长398公里,在月山站与焦柳线交会。太焦铁路沿线有焦作、晋城、潞安3个较大的煤矿区及其他小型矿区,主要承担煤炭运输任务,成为晋煤外运大通道。

  太焦铁路与同蒲、新月、焦枝等铁路接轨,可通过同蒲线与石太线相连,通过新月线与京广线衔接,是沟通山西与中南、华东地区交通运输的重要纽带。同时,太焦铁路又系纵贯全国南北、平行京广的大同至柳州铁路的组成部分,在路网上对石太、同蒲、京广线均能起到分流作用,对促进内蒙古、山西与中南、华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晋东南地区资源开发、保证战时铁路运输均有重要作用。

  然而,太焦铁路从最初的规划到建设并非一帆风顺。根据《焦作市交通志》记载,太焦铁路原规划从京广线詹店站起,经焦作到南同蒲线东观站(晋中市祁县境内)止,称詹东线,设计全长366公里。该线按二级铁路干线标准设计,限制坡度:詹焦段4‰,焦(作)东(观)段12‰,其中九府坟至晋城间为20‰双机坡,并在77.5公里处有250米半径曲线一处。牛寺至东观间先定为30‰,后又改为20‰双机坡,最小曲线半径为250米。

  该线于1954年开始施工,1958年5月1日,焦作至九府坟(博爱县境内)14公里区段通车;1960年底,晋城北至马厂(长治北)段铺轨通车;1961年1月1日,焦作至五阳(长治潞安)段全线通车。

  五阳至东观区段由于施工队伍隶属关系几经变动,施工时断时续,一直到1970年7月才正式复工,但原设计路线由东观站移至太原修文站(即五阳至修文),焦作至詹店间不再修建铁路,遂改称太焦线,于1975年国庆节前夕接轨通车。太焦铁路全线共计完成土石方5454万立方米,架桥165座,凿通隧道94座,正线铺轨359.23公里,又经3年多收尾配套建设,至1978年12月31日正式交付使用。

  改造升级提运能

  1973年12月,月山至晋城北段48.5公里复线工程开工,由铁道部第三工程局、郑州铁路局等单位承建,共抽调专业队伍8000人配合民工1.3万人(山西境内9000人,河南境内4000人)施工。

  根据施工影响运输能力不能大于30%的要求,这次改造采取完成一个区段交付使用一个区段的办法,在主要施工阶段,实际影响运输能力仅20%。由于施工工程大多位于险要山区和桥梁繁多的路线上,缺水、无电、交通不便以及既有线的干扰,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复线工程于1974年10月26日完成复线整线铺轨与架梁作业,于12月25日全部开通,交付国家使用。

  太焦线经改造后,北太焦(修文至长治北段)为单线非电气化线路,南太焦(长治北至月山)为复线电气化线路,其中月(山)晋(城)段虽改为复线,但由于曲线及坡度均不符合一级干线铁路标准,特别是月山至长治北间线路坡度高达20‰,曲线半径小、隧道多,年输送能力仅为设计运量的52.3%,成为晋煤外运的“卡脖子”区段。

  1981年,长(治)月(山)段铁路电气化改建被列入“六五”期间国家重点工程。1985年底,长月电气化铁路建成通车。该段全长156.4公里,其中复线93公里,单线61公里,设计近期年运量3000万吨,远期可达4000万吨。由于使用电力机车牵引,月长段年运输能力现已达到4000万吨,比电气化改造前提高1倍多。如今,随着运能的不断增加,太焦线上平均每20分钟就有一辆运煤列车通过,年运煤量将近一亿吨。

  太焦高铁时代即将到来

  太焦铁路作为晋煤外运的大通道,一直是客货共线铁路,由于太焦铁路“先天不足”,已不能满足豫晋两省的运能需求,沿线居民出行十分不便,建设连接两省的高速铁路成为两省人民共同的期盼。

  2014年年底,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一条消息令豫晋两省振奋不已,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运输局、经规院、计统部,会同河南省和山西省发改部门及郑州铁路局、太原铁路局等单位,对太焦高铁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审,原则通过工程线路走向、站点布局和技术标准的推荐方案,这标志着太焦高铁建设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其实,早在2012年12月国务院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就明确提出构建中原经济区“米”字形高速铁路网的设想,郑州至太原快速铁路通道列入规划之中。

  太焦高铁成为郑太快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建设方案,太焦高铁起点为太原南站,终点为焦作站,线路总长度334公里,山西省境内有299公里。这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焦作到太原只需一个半小时。而随着郑焦铁路的开通运行,郑州至太原的时间将缩短至两个小时。

  太焦铁路的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市交通边缘化问题,还有利于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带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期待太焦高铁早日建成通车。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