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年一度的高考是全民聚焦的话题。今年的高考,是在《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公布之后的第一个高考,这注定是有着特殊意义的。
想必你一定很关心:今年高考在试题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学生能力考查的侧重点是否发生了变化?孩子还需要提升哪些方面的学习能力?
现根据高考真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各学科高考命题专家的分析以及一些媒体报道,为你盘点今年试题的一些特点,以帮助你更清晰地了解2015年高考,让你对于孩子应该养成哪些能力,有个更清晰的了解。
语 文
1.掌握传统文化的能力
例题:全国二卷中的“古代男子名字”“谥号”“嗣位”“阙”,全国一卷中的“登进士第”“兵部”“太子”。四川卷“两汉经学”、安徽卷“中国经典”、重庆卷“传统技艺”等试题。
分析:今年高考语文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素养的考查力度,全国卷在古诗文阅读中,既有分析概括、翻译、古诗词鉴赏等传统题型,又有断句、在具体情境中默写名篇名句等新题型。对这些内容的考查,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意义。
建议:这种考题能够反映考生文化积累的差异,建议各位老师与家长们应在平常的教育中重视传统文化的培养,教育孩子多接触传统文化,平常多积累、多记忆。
2.数据、图表阅读的能力
例题:全国二卷语用题“联合我们的力量”,展示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鸽子由多国旗帜巧妙构成,考生要根据图形内容要素写出各国应齐心协力、维护和平的寓意。
分析:已经进入大数据、多媒体和自媒体时代的今天,文字之外,从图片、表格、数据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成了阅读新常态。在考查阅读能力时,试卷注重关注数据时代阅读的特殊性,阅读试题的设计积极反映时代要求,所选材料除了文字之外,还有图形和表格。
建议:各位老师与家长们也要紧跟新的互联网发展趋势,注重培养孩子数据阅读的能力,教会孩子不仅会读文字材料,还能够学会分析数据、图表。
3.说理辨析能力
例题:上海卷文言文阅读材料《静者居记》,要求考生对文章连贯而下的说理特点进行分析。
分析:试题在考查逻辑思维能力时,兼顾了广度与深度。从推敲词句,到分析文章结构,再到评价不同的甚至针锋相对的观点,设计了不同广度、不同深度的试题,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归纳演绎、推理论证的能力,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建议: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说理辨析能力,以增强学生作文的逻辑性、学习的思辨性。
数 学
1.探究能力
例题:全国二卷第19题要求考生画出交线围成的正方形,不必说明画法和理由。全国一卷理科第16题引导考生将解三角形的原理推广运用到四边形中。
分析:命题专家介绍,今年试卷充分利用学科特点,鼓励考生动手进行创新尝试,要求考生打破常规思路,独立思考,积极探究,试题不落俗套,深入考查考生的创新探究能力。
建议:各位老师与家长们应注重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系统性,鼓励孩子多思考、多创新,在实践中探究学习、发散思维。
2.实践应用能力
例题:江苏卷第17题以山区修公路为背景,要求考生建立数学模型,适度创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完成山区公路设计。
分析:今年试卷中有很多涉及应用背景的试题,贴近考生实际,突出了对实践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动手实验,积极探索,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问题,体现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价值。
建议:各位老师与家长们应培养孩子多多关注现实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学着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分析、解决。
3.掌握数学传统文化能力
例题:全国二卷第8题的设计思路来源于《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
分析:今年数学试卷的一大亮点就是在基础试题中渗透中国数学文化,体现中国古代优秀数学文化并与中学数学内容结合紧密的素材,编拟试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建议:数学老师在教学中也可以适当穿插,向学生们介绍我国优秀的古代数学,从而引导考生通过了解数学文化,体会数学知识方法在认识现实世界中的重要作用。(上)
(摘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