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郑焦铁路开通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青云之志 落地开花
工业强镇 农业富镇 生态立镇 休闲活镇 和谐兴镇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云之志 落地开花

作者:本报记者 詹长松 许伟涛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谋划篇③

  早上在焦作打太极、喝油茶,然后像坐公交一样搭着火车到郑州上班;

  焦作人去郑州购物、探亲、出差,将一改现在坐火车难的尴尬局面,30分钟到达省城将不再是梦;

  郑焦铁路圆的不仅是城市人们便捷出行之梦,同时“拉动”焦作城市的发展,加快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融合……

  郑焦铁路一旦开通,就会为焦作带来“铁路+”的无限可能。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这条铁路开工建设前后,市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工程建设者科学施工、加速推进,为这条铁路早日建成通车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一份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年底,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立坤就组织市发改委、规划局等有关部门和修武县、武陟县政府负责人探讨郑焦铁路项目有关方案,开始描绘这条铁路的蓝图。

  此后,孙立坤身体力行,无数次带领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上郑州,进北京,反复向国家、省发改委及铁路等部门汇报郑焦铁路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

  好事多磨。全市关注的郑焦铁路项目,进展并非一帆风顺。原本,郑焦铁路项目由于焦作行动快,在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前就已启动,但是按照有关规定,城际铁路须先作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批复后还要作单个具体的项目规划。由于当时国家还没有通过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加上此项目线路短,得到铁道部支持的难度很大。

  为使项目顺利建设实施,多次赴京沟通的孙立坤据理力争。在介绍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时,他给出了让铁道部完全信服的理由——要与全国大的路网相连,焦郑城际铁路不只是城际连接,更是一条融入全国的跨线线路!

  从太原到焦作再往南是一个铁路线网,京广线又是一个铁路线网,焦作正好把这两条线网连接起来。从焦作到郑州后,可以再直接到广州,焦作有可能发送直达广州的客车;山西人从太原坐车,也可以通过这个跨线线路直接去郑州、广州,不用再绕道新乡;还能从郑州直接到新郑机场,人们坐飞机会更便捷;还可以从郑州直接到西安,这条铁路对焦作、对河南,甚至对全国都十分有利。

  在得到铁道部认可后,在省政府和省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郑焦铁路项目简化了审批程序,越过中原城市群轨道交通规划、项目规划方案研究等阶段,直接开始编制项目预可研报告,这使得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快速推进。

  2009年6月,铁道部、省政府联合批复的郑州至焦作铁路项目建议书送至焦作市。2010年8月3日,谋划已久的郑焦铁路拉开了建设序幕。2013年,焦作市委、市政府将铁路建设纳入十大建设范畴,城际铁路的建设作为其中的重头戏,已然进入又好又快建设的新阶段。

  善其谋而后动,成道也。交通优势是打造区域竞争优势的基础,交通地位的变化,决定一个地方的兴衰。对于郑焦铁路这件功在当代、利在后世的惠民工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市委书记孙立坤说,郑焦铁路建设事关焦作转型发展,一如十大建设其他工程,更是十大建设之表率,慢不得、等不得、拖不得,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高速度推进;要采取超常规举措,大干快上,只争朝夕,倒排工期,加班加点,千方百计加快进度,能提前一天完成绝不滞后一天。

  他说,抢进度,需要务实重干。推进郑焦铁路建设的“七个一”工作法,必须严格落实到位。“五个不让”,必须自觉做到:不让事情在自己手里耽误,不让工作在自己手里中断,不让文件在自己手里积压,不让错误在自己手里出现,不让单位形象因自己受到损害。

  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郑焦铁路这一重大项目,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和专题工作推进会议,研究部署郑焦城际铁路有关事宜。为进一步推进郑焦铁路项目,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指挥长,市直有关职能部门和沿线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郑焦铁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综合部、政策法规部、征地拆迁部、安置工程部和财务部5个内设机构。沿线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指挥部及办事机构。

  市领导反复强调,建设郑焦铁路这一重大项目,是省委、省政府对焦作的关心和关爱,事关焦作的长远发展,事关焦作百姓的切身利益,对焦作旅游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焦作既是项目的建设者又是受益者,一定要全力投入,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各级各部门要增强紧迫感,研究解决具体问题,不能大而化之,焦作的工作要走在前面。

  就加快推进郑焦铁路建设,孙立坤强调,郑焦铁路是我市十大建设的重大项目,更是一项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全省关注、全民期盼。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立足当前、站位长远,深入一线、善始善终,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全力以赴;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时间节点,严格落实工作责任,科学安排施工计划,千方百计加快工程进度,只争朝夕、争分夺秒,遇到什么问题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确保如期通车运行,兑现庄严承诺。要抱着对焦作心怀大爱、对焦作转型发展负责的态度,严把工程质量关,不能有丝毫马虎,全力打造经得起时间、群众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单位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统筹协调,特别是分包领导要亲力亲为、真抓真干,深入工程一线解决困难、协调问题,全力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实施。要严格督察,奖优罚劣、奖勤罚懒,通过严格的督察,形成重落实、硬约束、严执行、真问责的氛围。

  圆梦需要行动,只幻想不动手施为,梦想永远只能是水中月。

  郑焦铁路全长77.8公里,焦作市境内线路长约52.9公里,途经武陟、修武、马村、山阳、解放5个县区14个乡镇(办事处)53个行政村,涉及129处征迁节点。这一连串生涩的数字背后,展现的则是怀川人敢啃硬骨头的豪情壮志。

  搞建设就会涉及征迁,对于征迁这一天下第一难,孙立坤说,郑焦铁路是我市继南水北调工程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建设工程,征迁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发展”的理念,抢抓当前国家加大铁路建设投资力度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科学组织,突出重点,加快征迁进度。

  郑焦铁路征迁,我市重点抓了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抓牢时间节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有序推进、快速推进,只提前、不推后。二是严格资金管理,严守征迁补偿资金高压线,加强资金监管,该给群众的补偿资金,全部及时发到群众手中;该让群众享受的优惠政策,也都不折不扣加以落实。三是优化建设环境,不回避工程建设带来的利益矛盾,及时了解情况、妥善化解,防止矛盾激化、事态扩大。

  郑焦铁路征迁过程中,焦作坚持原则、讲究方法,基本上做到了稳定征迁、和谐征迁。我市严格按照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十个百分之百”的要求,做到规矩、规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具体要在征迁工作中坚持“六项原则”,即统一领导原则、和谐征迁原则、公开透明原则、有序拆迁原则、政策连续原则、奖惩激励原则。

  正是由于郑焦铁路工程所有参与者、建设者的努力实干和无私奉献,郑焦铁路建设才得以顺利推进。

  2014年5月16日,京广铁路与郑焦铁路共用的四线铁路特大桥郑焦铁路黄河大桥正式投入使用。

  2014年7月26日,在焦作跨南水北调特大桥施工现场,最后一片重达714.8吨的箱梁稳稳地落在了两侧桥墩上,标志着郑焦铁路路基和桥梁全线贯通。

  2015年4月5日,DJ55102的白色动车组由郑州火车站开往焦作,标志着郑焦铁路联调联试全面展开。

  2015年5月21日,100名媒体记者、100多名大学生情侣、热心网友以及修武县百名干部群众,参加了郑焦铁路试乘体验活动,体验融城速度。

  郑焦铁路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2014年12月18日,郑焦铁路修武西站站台上施工队员正在铺装地面砖。该站是郑焦铁路焦作站向郑州行驶的第一个站点。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2014年5月16日12时许,随着一声长鸣,第一辆满载货物的列车在郑焦铁路黄河大桥上由南向北急驰而过,标志着已经服役54年的京广线黄河铁路桥“退役”,新建的郑焦铁路黄河特大桥将接过接力棒,担当贯通南北大动脉的重任。 本报记者 刘金元 摄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