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③)老党员、年轻党员、机关党员共同表达对党和群众的朴素感情。公开承诺、认真践诺、下级评诺、党员定期述职,这些党建制度的背后,是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氛围,是群众的一件件急事、一件件难事得到妥善解决。
由此,解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得到增强,党员的信念、理想、热情在楼院迸发。
一个支部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解放区还实施了“星火工程”和“走基层、访民情、促发展”等活动,并设立了军转干部党支部、非公企业党支部、流动党员党支部等,对机关党员、社区党员、离退休职工党员、流动党员分类设定指标,实现量化管理、星级评定。
从复合共治到联动推进,一张蓝图——社会和谐
“银龄公寓”是焦北街道花园街社区精心为老年人打造的“温馨家园”,配备了厨房、餐厅、棋牌室、休息室等设施,让老人们乐享晚年。“银龄公寓”的运行,更是凝聚着多种服务力量的心血。
简单的事情用心做,复杂的事情创新做,在社区的方圆天地之中,日复一日坚持,顺着时间的脉络,解放区给了居民一个个幸福的答案。
从“复合共治”出发,坚持党建统领、责任共担、居民自治、多元服务,解放区积极推进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在全区34个社区建立起社区党工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社区治理体制。
围绕党建统领,解放区将34个社区党组织全部调整为社区党工委,将100余家驻区单位和“两新”组织党组织代表吸纳为社区党工委成员,占成员总数的50%以上。
围绕责任共担,解放区全面开展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工作,共整合社区社会组织200余家,全部纳入中心管理与服务范围,为其发展壮大和规范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平台。
围绕居民自治,解放区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作为居民自治组织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作用,发挥居民议事会的主体作用,以美丽楼院创建活动为载体,吸引有能力的热心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围绕多元服务,解放区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并作为重要服务平台,开发了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将梳理出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全部纳入系统,面向居民开展前台“一口受理”、中台“统一交换”、后台“工作协同”、管理“全程监控”,实现了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和高效化。
“复合共治”体制的建立,凝聚了多种社区治理力量,使社区变成了一个“大舞台”。活力四射的干事热情激荡在社区,在解放人看来,只有启程,才会实现目标和理想;只有拼搏,才会收获灿烂和阳光。
从网格服务到社会协同,一种追求——群众幸福
岁月的年轮见证解放的足迹,群众的期待昭示解放的方向。梳理着空间的立体维度,社区里,沉淀着群众心中的旖旎风光。
2011年,解放区启动了“网格化服务、扁平化管理”工作模式,秉承“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的理念,条块结合,完善功能,实现了“管理到门口、服务进家庭”。
按照每400户左右划分为一个网格的标准,解放区将34个社区划分为230个网格,通过公推直选,配备网格长和网格员,并发挥他们“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协调员、调解员”五大员作用,通过建立错时工作、网格巡查、民情记录、信息反馈和督查考核5项服务制度,实现了沟通“零距离”和服务“常态化”。
网格里星罗棋布的“惠民点”,随时接受居民委托,具体承担代办事务,彰显着解放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同住一个社区,共建一个家园。为了群众和美融融的生活,一个个社会组织也在社区留下恒久的执着。
“爱心追梦公益会”成立于2007年,发起人杨常珍是一名在解放区打工的安徽籍农民工。8年时间,追梦公益已经发展到9个团队、150多人,拥有“资源循环利用”“微笑成长营”“农民工之家”三个团体服务项目。
解放区通过社会专业组织机构为居民提供更加多元、专业的服务,建立民间志愿服务组织交流论坛,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为社会组织发放资金,并提供场地和服务设备等资源,扶持培育社区社会公益组织,实现与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互补。
百花争艳,芬芳无限。作为公共服务的有力补充,“慈善义工社团”“四点半学校”“金蕊之家——脑瘫儿康复治疗协会”“爱心助学会”“张文远民事纠纷调解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社区建设中一抹亮丽的色彩。
耕耘过,浇灌过,付出过,在社区这片沃土,如果时间会歌唱,解放人的旋律是民生至上;如果时间有脚步,解放人的足迹是坚持不懈。
走进解放人的天地,您能感受到浓浓的敬老情。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了解放区为老服务中心,并开通12349为老服务热线,推出居家养老、日托养老、机构养老等服务模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千年古训得到响亮回声。
走进解放人的社区,您能感受到融融的文化味。“社区邻居节”百花齐放,“社区文化体育艺术节”连续开展了9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凝聚了民心民意,促进了社区和谐。
走进解放人的楼院,您能感受到暖暖的志愿风。2006年解放区成立了全省首家县区级志愿者协会,目前注册志愿者达到4.2万人,占到全区总人口的14%,“爱心港湾”“爱心连线”等志愿服务队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
改善民生的道路没有尽头,追求者的脚步永远向前。在这脚步之后,留下的必将是解放区一个个闪光足迹、一串串累累硕果、一张张幸福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