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横穿马路”“请走人行天桥”这类传统宣传标语,还有效果吗?日前,厦门大学的学生完成了一组实验:在同一路口摆出不同语气的交通警示标语,对比效果。结果显示,祈使语气的传统标语效果最差,“简单粗暴”的标语如“你丑你横穿”效果却最为显著,行人横穿率直降三成。面对这个结果,你怎么看?
【观点1+1】
@芙蓉仙子晓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愿意当一个让人鄙视的“丑八怪”呢?直击人们内心最薄弱的地方,就是“创新标语”的成功所在。
@胜平王大头:宣传标语只是对行人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能否起到想象中的效果还得取决于市民自身是否愿意去这样做。标新立异的标语会给大家新鲜感,也会因此起到常规标语不一样的效果,我们希望广大市民能够真正增强自己的文明意识。
@芳心云天:不管是黑猫、白猫,只要能逮住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是传统标语,还是幽默风趣的新时代标语,只要没有污秽、违法之意,且能起到很好的实际效果,都是值得我们提倡的。
@襄阳骏:前些年,管理部门针对行人践踏草坪曾用过生硬的提醒标语,但“禁止践踏草坪,违者罚款”此类的标语并不管用;后来,管理部门将其改为“小草在睡觉,脚下留情”此类的温馨提示,不仅管住了行人的双脚,也解放了管理者的双眼。
@我爱时七: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言,“创新标语”就等于用一种不文明的语言来遏制不文明的行为。如果我们一味为了追求实际效果而罔顾其他方面的因素,最终必然会招致很多人的质疑与反对。
@吝时工:虽然“简单粗暴”的标语直戳人们的痛点,如当头棒喝,震慑力更强,但这样只能收到暂时的效果,不如春风化雨般的标语持久。
@公子虬髯:解决一个问题的最佳处理方法是标本兼治。虽然“创新标语”的效果立竿见影,能够应对一时之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会熟视无睹。我们更需要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让人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文明意识能够扎根于每个路人的心间,如此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下期话题】
父亲的谎言
近日,频频给儿子打电话说自己身体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问题,76岁的张大爷到底患了啥“病”?原来,他就是想借机见见同在焦作的儿孙。对此,你怎么看?
(参与热点话题讨论,请关注《焦作日报》官方微博:@焦作日报)
本期栏目主持人 本报记者 麻 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