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等功效,用于治疗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目赤、咽痛、吐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等病症。
据市中医院药学部主任李娥介绍,栀子的果实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常用的栀子药膳方有栀子花茶、栀子花蜜汤、栀子粥、栀子花根冰糖饮、栀子花蒸童子、栀子花鲤鱼等;临床上常用的方剂有栀子柏皮汤、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越鞠丸、小蓟饮子、天麻钩藤饮、茵陈蒿汤、八正散、凉膈散、咳血方等。此外,生栀子粉用水或醋调成糊状湿敷,对外伤性肿痛有消肿止痛的作用,涂敷疖肿,亦有疗效。
最后,李娥提醒道:“由于栀子甘寒质润,脾胃虚弱、大便溏泄者忌用。”
本报记者 贾天罡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