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山 阳 城 | 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阳城横河山居十首
忆慈父
意外收获
让失独老人“失独不失爱”
七月流韵
筑牢农村党建堡垒
罚单与牛皮癣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月流韵
——写在七月诗社成立三十周年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张伯舜

  应该是在五六年前的一天,宋宝塘君找到我,说要召集焦作七月诗社的老社员聚一聚,搞些纪念活动。其一席话,掀起我千层波澜,思绪一下子又回到了3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春风化雨,被“文革”禁锢了10年的思想文化园圃一时间百花绽放,争奇斗艳。有着文化古蕴的怀川大地自然不会静寂无声,一群文学热血青年,在诗歌创作大潮中聚首一起,扬帆弄潮,1985年7月,焦作七月诗社应运而生。

  要感谢当时在焦作日报社做副刊编辑的刘金忠老师,是他利用报纸的文学栏目,让七月诗社的诗人和作品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连续数届的新春诗会,每次与会的人都以千数,当时的三区七县不分远近都有人来参加。诗会上朗诵的作品多数是诗社诗人自己所创作,朗诵者多是电台和电视台的专业播音员。那些日子,诗人们定时聚会,流派不同,辩论争鸣,各行其是。还经常应邀到单位,下区县,讲诗歌的创作方法,论诗歌古今流派。随之诞生的是七月诗社的社刊《三角帆》。创刊号经诗社几位领导几经周折由印刷厂铅印问世,报头题字“三角帆”是请著名诗人苏金伞所写,社长张昕写了发刊词。之后,由于经费紧张,《三角帆》改为油印。大约过了两年,七月诗社社长作了一次调整,第二任社长由苏更银担任。一部分创作水平较高的成员决意要冲向全国。人事更迭并没有减弱焦作诗歌大潮的势头,接下来数年中,诗歌爱好者依然坚持研讨创作的沙龙聚会,众多作品在国家级和省市级报刊上持续刊载。《三角帆》由原来不定期改为半月刊,当时我既是编辑又是刻板油印者,小报为套色油印,红色的报头“三角帆”三个字是用一大块橡胶由孟翔雕刻而成。一段时间,焦作铁中成了七月诗社定期聚会的场所,每次集会,学校会议室里的人都是满满当当的。在此之前,焦作市区又有一个被称为“学院派”的诗社成立,其主要成员有白战海、陶立栋、郜希贤等人,与此同时,广播电台的毋世峦老师还经常在其所在单位主持以学习古典诗词为主的文学沙龙。由于出身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必然出现大批不同题材和不同风格的诗人和诗作:乡土诗人郜希贤,矿山诗人赵正国,院校诗人朱光宇,军旅诗人蔡诗华,更有大批各具特色的朦胧诗人。1988年年底,焦作文联终于关注到焦作诗歌潮涌,看到遍布怀川大地如火如荼的诗歌群落,文联负责人李九思、谢卓君和报社编辑华秋娴、刘金忠商榷,联系七月诗社等社团,举办了“焦作市首届新诗大奖赛”,大赛评委对应征的587名作者的1200余首诗歌进行了评选,最后有30名作者获奖。《焦作日报》对大赛作了跟踪报道,赛后,还刊登了李卓华的文章《正在崛起的山阳诗群》。到了1989年春天,还是文联和报社联手,筹备成立焦作市诗歌研究会,8月20日,研究会成立,呼润廷任会长,其中骨干会员多为七月诗社的成员。大海一样潮起潮落,1989年之后,社团活动渐渐平静下来,然而七月诗社的诗人和广大诗歌爱好者却热情依旧,其间,焦作诗人以研究会的名义,曾多次到焦作矿院的诗歌社团和监狱等单位进行讲座并受到赞誉。

  时至今日,也许该是潮落潮起的轮回,一股诗歌写作的热浪又悄悄涌来,人们发现,一些当年七月诗社的核心作者现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诗人,像刘金忠老师;一些当年抱着诗歌梦的懵懂青年人如今也成了文学园圃里的佼佼者,如乔叶,马万里……

  弹指30年过去了,观今朝焦作诗风日渐,接古文化山阳的地气,沐浴黄河太行的雄风,承继七月诗社延绵以降的流韵,谁敢说,焦作不会又是一派诗潮浪涌的景象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