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郑焦铁路开通纪念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当“大白”与清渠相遇
规范建设标准高
质量过硬创样板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6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沙河特大桥:
质量过硬创样板

作者:本报记者 杜 笠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站在远处望去,郑焦铁路大沙河特大桥气势磅礴的桥墩矗立着。时任中铁七局集团郑焦铁路项目部综合办公室负责人的于占洲告诉记者,当时在铁路高架桥桥梁铺设现场,重达900吨的运梁车缓缓行驶,与体型巨大的架桥机“分工协作”,将每片32米长的特制钢梁,以每2天铺设3片的速度,向着焦作城区的方向延伸。

  用“凤凰涅槃”来形容业已竣工的大沙河特大桥,一点也不为过。因为今天,设计时速250公里的郑焦铁路列车,在我们站立的地方,改变了整个焦作铁路的历史。

  据了解,郑焦铁路修武县境内大沙河特大桥是除黄河桥之外,最长的一座陆地桥,全长2828.71米。该桥由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公司郑焦铁路项目部第一架子队承建,其跨人民路连续梁通过河南城际铁路公司验收,被评为样板示范工程,并获集团公司指挥部奖励50万元。

  大沙河特大桥跨人民路连续梁上跨修武县境内人民路和大沙河,全长161.5米,采用满堂支架现浇法施工,预应力体系采用后张法张拉施工。该连续梁自开工以来,在项目部的精心组织下,第一架子队克服雨季河道影响、现场车流量大等不利因素,以标准化管理为载体,狠抓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重细节、抓源头,做到了施工进度又快又好、安全质量有序可控,受到地方政府、业主监理及其他外部单位的一致好评。

  已经铺设好的高架桥路基平整,伸向远方。大沙河特大桥钢梁已经铺好,桥梁已经建成,土方已经堆砌,而在这里,我们似乎看到了焦作梦圆高铁的未来。

 
3上一篇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