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在河南焦作沁河边的妙乐寺塔,在历史的辉煌与现实的孤独中已经站立了1800年。今天,当我站在这不断被毁坏又不断被重建的妙乐寺里,面对十三级密檐叠涩式方形砖佛塔,感觉历史的车轮仍然在隆隆滚动,命运的喜怒哀乐依稀可辨。我站在阳光投射在地面上的妙乐寺塔高大的影子里,仰望着悬挂在砖塔上的铁铃铎一个个随风摇摆,听着1800年前风烟中的信仰与1800年后物欲权欲的迷失撞击在一起随风鸣响,似乎在抖落历史的尘埃,又似乎传递着流转千年的时间密语。
据说,曹操为了控制汉献帝,除掉伏皇后,将二女儿曹节立为皇后。后来,面对曹丕的逼迫,曹节不仅失去了皇后的位子,甚至连丈夫的性命都朝不保夕。最终,曹节以山阳公夫人的封号书写了沦为政治工具的女性悲剧,并在求生的夹缝里,将传国玉玺投掷于地,做着挽留尊严的最后努力。然而,时光深埋悲剧的主人之后,思考却让我发现正是这样一位女性,在命运的不自主中毅然选择了信仰的自主,正是这样一位处于曹家兴盛和夫家衰落境遇里的女性,主持修建了如今矗立在我面前的妙乐寺塔的原形。由此,个人的孤独以历史孤独的形象站在这里,矗立成阳光中灿黄的砖塔,将现实的人影投射在历史的风烟里,偶然吹起一阵阵寒风,吹拂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观望者,显现出一个个若有所思或若无所思的形象。我不知道我们这些过客和历史的过客因何在此相遇,我亦不知道日后我们这些观望他人命运的人,自身的命运又能留存些什么供人观望。
妙乐是释迦牟尼佛的二十八位弟子之一,妙乐寺以此命名,足见其殊胜喜乐。据佛教文献记载,古印度阿育王建塔8.4万座,其中19座在中国,妙乐寺塔就是其中一座,序列第十五。只是现在的妙乐寺塔已经不是初建时的塔,而是重建后的塔。妙乐寺塔展现了佛教在汉代的盛行,并为佛教从印度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新疆和阗,然后渐次传入中原留下了历史的见证。研究者认为,约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印度克什米尔首先传入和阗,到魏晋南北朝时达到鼎盛。这一时期佛教在天山南北地区传播和盛行,形成了龟兹、和阗、吐鲁番等中心,逐步向中原传播。曹魏时期,洛阳、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和许(今河南许昌东)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洛阳更是佛教中心,而今武陟就位于这个中心地带,随时传递着三个重要都会的信仰和文化。妙乐寺塔是一座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佛塔,由于历经洪水及战乱,原有的寺庙均已毁坏,只存这座砖塔矗立在灿烂的阳光下,传递着千年以来的精神信息。
奇妙的是,在沁阳,命运的相望源自一位皇后和一位诗人。他们一个是汉献帝的皇后曹节,一个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李商隐祖籍沁阳,逝后又长眠于沁阳与博爱县交界处。这位写出“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诗人,处于牛李党争的政治风云中,一生不得志且郁郁寡欢。李商隐命运的不自主与曹节命运的不自主不仅相似,且都留下过生命的印记:曹节主持修建妙乐寺,喜好礼佛诵经,在皇帝丈夫逝世后,又独自生活了26年,最后终老在今天的焦作山阳;李商隐身处权力争斗的旋涡中,无法施展抱负,只能书写出一篇篇凄恻婉转的诗,表达被政治抛玩的失意和颠沛流离的生活。如果时光的镜头能够倒转,我也许能看见曹节独自穿行于十七尊佛像之间的身影,体味她栖身烛光摇曳的大殿内情感的挣扎与渴望,这位皇后身处亲族对丈夫的权力争夺中,进一步不能,退一步维艰,于是流连于梵音,寻求着心灵的平静和解脱;如果时光的电影能够回放,我也许能看到李商隐仰望妙乐寺塔,惘然独行的身影,体会他前途失意、命运蹉跎的悲苦:“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当人们送走历史的背影,反复回味的竟是随时光流动到眼前与我们相遇的场景之鲜活,叹息之深长,存在之虚有。中原人信仰的迁徙,均在那些被迁徙的碑刻上得以显现。当我们一行人围绕着摆放在院中的碑刻沉思默想的时刻,灿烂的阳光透过石头碑刻的阴影给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信仰的迁徙促使碑刻变得残缺、断裂,甚至有一些已永远地遗失。这些碑刻的文字与图案显现出令人惊异的文化渊源——那些龙凤碑刻也许与皇家和权力的更迭有关,那些经幢上刻画的人物也许与当时的人物相仿。这些出自2012年发掘的碑刻,经民国的战乱和“文革”的浩劫,被村民反复埋入地下又挖掘出来,成为信仰的幸存物和见证者。
如今,漫步在妙乐寺残存的碑刻之间,不难想象那时佛教的鼎盛和社会的繁荣。在这些碑刻之中,有记录重修妙乐寺及佛祖显圣的碑文,有经幢人物雕刻,有经幢经文,也有经幢莲花座。这些碑文多写于明清时期,它们字迹端丽,行文流畅,不仅是书法的精品,而且是研究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物;这些刻于经幢上的雕像不仅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且都五官清晰、姿态优美、服饰灵动,代表着魏晋以来中原高超的雕刻艺术及造型艺术。在妙乐寺的经幢雕像中有演奏的乐伎,有体型壮硕的肩负莲座的力士,有礼佛的男信众,有裙衫飘逸的飞天,也有面容愁闷的男子。它们为我们研究魏晋以来的风俗、装扮及人物身份留下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也为我们想象这些人物生活的时代提供了线索。
1800年以来,妙乐寺塔一度成为人们祈雨求福免灾的信仰象征,并源源不断地给遇到灾祸的人们带来精神慰藉。我相信,随着时光的推移,妙乐寺塔将越来越体现出信仰的价值和意义,并给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一种心智之美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