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国利)原本细如面粉的氯氧化锆粉,在经过40多道工序被加工成比金刚石还硬的陶瓷结构件后,身价陡增数倍,成为老产业链条上绽发的“新芽”。这是发生在焦作市维纳精细陶瓷有限公司的稀奇事。日前,维纳陶瓷同日本京瓷公司签署了供货协议,供应京瓷公司的纳米锆粉将被加工成光纤插头。
维纳陶瓷是由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与自然人合资共建的一家高新科技股份制公司,早在2000年,维纳陶瓷董事长冯立明就带领技术团队走上了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氯氧化锆研发道路。他们先后突破纳米粉造粒、添加剂应用等技术难关,开发出稳定的氯氧化锆产品主要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储备,掌握了知识产权,储备了客户群体。
身处陶瓷新材料研发前沿的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王士维说,作为材料业三大支柱之一,陶瓷结构件产品具有高密度、高硬度、高强度、高断裂韧性、表面光滑、摩擦系数低以及与钢相似的弹性模量和热膨胀系数等特点,使用寿命是现有金属结构件的30倍,其优异的物理性能可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汽车、电力等行业,可作为取代金属及硬质合金、生物材料的最佳新材料。
据冯立明介绍,均价5万元出口英、美等国的氯氧化锆,经超微技术加工后做成新材料,变身为精细陶瓷结构件后身价陡增10倍;市场价3万元的通用砂磨机,用精细陶瓷结构件更换关键部件,变成陶瓷砂磨机后身价剧增6倍。
维纳陶瓷目前正与波兰一家医疗器械企业洽谈研发氯氧化锆陶瓷牙齿等更多终端产品事宜,准备进军医疗产品市场。